附录E 冶金设备基础沉降观测要点E 0,1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应能全面反映设备基础及与其相连的建.构.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应根据结构类型 平面和竖向布置 荷载特征和分布.地质情况和地基基础方案等综合因素确定,E.0、2,冶金设备基础的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宜符合下列规定,1。主轧机 主电机、飞剪.卷取机,传动设备.连铸机大包回转台等主要设备基础均应在四角布点,当一个机组为整体基础时。一个机组基础的布点总数不宜少于6个点.2、辊道,运输链,铁皮冲渣沟 连续退火炉 涂镀设备基础及类似基础和构筑物应沿纵轴线两侧对称布点.间隔不宜大于18m,3,加热炉基础宜在四角并沿周边布点,间隔不宜大于18m。4.高炉基础应在基础四角或四角框架柱基短柱处布点 并宜在基础周边与纵.横主轴线相交处对称布点、当基础的尺寸过大时宜适当增设观测点,其间距不宜大于18m,5 热风炉及类似连排式构筑物设备基础应在基础四角及沿基础两长边上海两个相邻热风炉间的居中位置布点.6、转炉基础应在耳轴座支承墩墙便于观测的位置布点 电炉基础应在倾动轨道基础顶面两端便于观测的位置设置沉降观测点、7 地下室应于四角布点,当地下室面积较大时,除四角外,尚应沿周边和内部纵,横墙及柱轴线增设观测点,其间隔不宜大于18m、8。对于大型筏板式和连续箱体设备基础的布点。除应分别遵照各部分相应的布点要求外.尚应结合地基和基础的整体变形特征 厂房柱基观测点的布置、施工及安装以及方便观测等因素、从总体上进行合理调整,9。沉降观测点宜设置在块体基础顶面或墙。柱.墩上,测点的布设位置应观测方便。便于标志的保护.且不妨碍建、构,筑物的使用和交通.E、0.3、沉降观测标志的形式和埋设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过程观测标志可采用30mm燕尾形或直钩形铆钉埋设在基础顶面或基础底板顶面。图E.0 3。1。图E、0 3 1 过程观测标志 2、在垫层浇灌完。基础浇灌前即进行首次观测的过程观测标志应将铆钉头焊在角钢三角架上。图E,0、3、2、图E。0 3.2、垫层上的过程观测标志1。30铆钉头,2.三角架支承小墩.3,垫层,3.永久观测标志应采用30mm燕尾形或直钩形铆钉埋设在基础顶面的观测标志保护坑中、保护坑应设置盖板.图E,0,3。3,a,也可设置在墙体或柱身上距地面约500mm处、图E.0.3,3 b。c。d。图E.0。3 3。永久观测标志.1.基础 2,盖板,3、混凝土墙或柱.4 砖墙或砖柱 5,1,2水泥砂浆、6 钢柱、7,地面。8。观测标志,4。过程观测标志采用Q235钢制作,永久观测标志宜采用不锈钢制作。5,观测标志的外露部分应涂油漆防止锈蚀,铆钉头的油漆颜色宜采用红色或橙色,6。应及时在观测标志的设置部位标示观测点的编号、7 同一观测点位随施工向上转点时,转点前.后所设观测标志的平面位置允许有必要的挪位 但应在1 5m的范围内,8.确定观测标志埋设部位时应考虑方便观测,不妨碍生产操作和交通的原则,E 0、4.观测时间和次数应根据设备基础和地下构筑物的重要性,对沉降的敏感程度、工艺.设备对沉降的控制要求,地基条件,施工建设的不同阶段荷载变化情况等因素确定、并应满足下列规定。1、主要设备基础.包括地下室,施工期间宜在垫层浇灌完 底板浇灌完,顶板浇灌完,设备安装前,设备安装完 投产前分别观测1次 施工期间每年观测次数不少于2次,4次.投产后一年内每半年观测1次.投产一年后、每年观测1次直至沉降稳定 当观测点位较多时.可在同类结构、同类地基的观测点中选择3处在垫层完成后。底板浇灌前进行首次观测,其余可在底板浇完后进行首次观测,2。设备基础的首次观测可在底板浇灌完进行,其后的观测时间和次数与主要设备基础相同。3、采用岩石地基或支承在岩石上的端承桩的设备基础,可在基础浇灌完以及交工时各观测1次,投产后一年复测1次,4、当发现沉降异常时。应根据情况增加观测次数.5,应配合工程进展。及时做好观测点的转点工作,应避免漏测或观测数据不连续,6 沉降观测的施测方案,测量方法和精度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程 JGJ,T.8的有关规定执行 7、应做好观测记录,并随记观测时的气象资料.E 0 5。在施工期间,沉降观测由施工单位实施、施工结束时,应将沉降观测资料作为竣工资料的一部分移交建设单位 业主,的对口管理部门继续实施观测、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沉降稳定的判别和观测期限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的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