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地基基础计算9 3,1,加热炉和热处理炉基础计算时。应按炉类别分别考虑下列荷载和作用,1。加热炉基础应考虑以下荷载.1,永久荷载 应包括炉体设备自重,包括炉膛自重,炉体工艺钢结构及附属设备自重等,炉体框架传来的水平荷载及弯矩,基础结构自重.土压力.以及当与厂房柱基础或其他基础形成联合基础时.由厂房柱或其他结构传来的永久荷载等 2、可变荷载、应包括炉料荷载 设备运行荷载、各层操作平台传来的操作.检修荷载。地坪堆载、地下水压力 以及当与厂房柱基础或其他基础形成联合基础时.由厂房柱或其他结构传来的风荷载.雪荷载,吊车荷载 活荷载等可变荷载.2、台车式炉基础应考虑以下荷载。1。永久荷载、应包括炉体 加热室 行走机构等设备自重,基础自重,土压力等,2、可变荷载,应包括移动台车及料重 设备运行荷载,安装检修荷载.操作荷载 地下水压力等。3.罩式炉基础应考虑以下荷载、1、永久荷载。应包括基础自重,土压力等。2、可变荷载,应包括设备运行荷载,包括炉料。外罩,内罩等,荷载。安装检修荷载,操作荷载、地下水压力等,4.辊底式炉基础应考虑以下荷载。1。永久荷载 应包括炉体设备自重 基础自重。土压力等.2.可变荷载,应包括炉料荷载 设备运行荷载,安装检修荷载 操作荷载,地下水压力等、9。3、2、加热炉和热处理炉基础应按本规范第3、6,3条规定的各种工况分别进行规定类别的极限状态设计 对所考虑的极限状态进行相应的荷载效应组合,并采用最不利组合值.其中的大修工况应按工程采用的大修方案考虑.当连续并列布置多台加热炉,采用联合整体基础并分期建设时,应考虑预留加热炉空置时的不利工况,9,3.3、加热炉和热处理炉基础应根据不同设计要求.分别按本规范第3、6 4条,第3,6,7条和第3,6。8条的规定进行荷载效应组合,并满足相应的抗力或规定的限值,对于步进式加热炉的炉料荷载。应按步进梁受荷和固定梁受荷两种工位分别组合,9,3、4。加热炉基础和热处理炉基础应按本规范第3 6 5条的规定进行地基变形计算.地基变形的计算值应满足本规范第9.1,4条的规定。当具有该地区同类工程成熟经验可供借鉴时、可不进行地基变形计算.9,3、5,当加热炉或热处理炉基础承受地下水浮力时,应按本规范第3、6、6条的规定进行抗浮稳定性验算,当基础抗浮稳定性不满足规定时、可采取下列措施 1 增大基础截面尺寸 2 增大基础底板尺寸,即设置外伸底板,利用外伸板上的土重增加抗浮力、3,基底设置抗浮锚索,杆,锚桩.4、当有自流条件时,可考虑设置外渗排水措施、以降低地下水位、9。3、6,加热炉或热处理炉基础中的构件.如炉墙基础.炉体钢结构立柱基础,炉底机械基础、炉间平台柱基础等均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及必要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9,3。7 坑式环形加热炉基础的底板宜按搁置在弹性地基上的环形板或圆形板计算,高架式环行加热炉基础顶板和支柱可按环向和径向框架计算,基础底板可按弹性地基上的环形板或梁计算,采用简化计算时.地基压力可按直线分布考虑.9,3,8。筏板式基础宜按搁置在弹性地基上的筏板计算 9,3,9,坑式加热炉基础计算时应按下列规定执行。1。基础底板计算时应考虑侧壁传来的垂直荷载及弯矩,底板上的设备和操作荷载、支承上部设备和结构的立柱集中荷载及地下水压力,当基础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时,宜按自由搁置在弹性地基上的板进行结构分析.并进行底板抗弯,抗剪、冲切。局部受压等承载力验算。2。侧壁计算时应考虑土压力、地下水压力。基础位于地下水位以下部分,和地面超载产生的侧压力及侧壁顶部荷载,宜按下部嵌固的混凝土悬臂板计算。9 3 10 当多座加热炉或加热炉与地下液压站.电气室地下室等采用联合整体基础时.可按下列原则计算,1.根据工艺布置情况,将基础竖壁视为顶端无支承,下端与底板固接的悬臂板、当竖壁顶端设置抗侧力水平梁或与箱体顶板相接时,可按顶端铰接、下端与底板固接的板计算,2 基础底板可按自由搁置在弹性地基上的板计算。3,加热炉的箱体式基础部分.其顶板应充分考虑开孔和荷载分布的变化。其内力计算应按实际结构体系和布置.采用荷载效应的最不利组合,确有经验时也可按连续单向板或双向板、无梁楼盖 连续梁等进行简化计算,9 3。11。对于承受较大水平往复荷载作用的步进梁平移缸及类似设备基础。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和承载能力,确定其配筋和验算混凝土强度时,应考虑疲劳影响、9,3。12.当加热炉和热处理炉基础考虑温度作用时 应按荷载效应和温度作用效应的标准组合验算基础混凝土的压应力,钢筋的拉应力,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烟囱设计规范.GB、50051对钢筋混凝土在荷载和温度作用下混凝土,钢筋抗力的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