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混凝土本构关系C。2、1、混凝土强度的平均值主要用于弹塑性分析时的本构关系,宜实测确定.本条给出了基于统计的建议值,在89规范和02规范中,混凝土强度参数采用的都是20世纪80年代的统计数据 表2中数值为20世纪80年代以现场搅拌为主的混凝土的变异系数 目前全国普遍采用的都是商品混凝土.2008 2010年对全国商品混凝土参数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与20世纪80年代统计的现场搅拌混凝土相比,目前普遍采用的商品混凝土的变异系数略有减小。但因统计数据有限,本规范可参考表2中的数值采用,C,2.2,现有混凝土的强度和应力 应变本构关系大都是基于正常环境下的短期试验结果,若结构混凝土的材料种类,环境和受力条件等与标准试验条件相差悬殊。则其强度和本构关系都将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例如、采用轻混凝土或重混凝土、全级配或大骨料的大体积混凝土。龄期变化 高温。截面非均匀受力、荷载长期持续作用.快速加载或冲击荷载作用等情况。均应自行试验测定,或参考有关文献作相应的修正。C 2。3,混凝土单轴受拉的本构关系,原则上采用02版规范附录C的基本表达式与建议参数,根据近期相关的研究工作.给出了与之等效的损伤本构关系表述,以便与二维本构关系相协调、修订后的混凝土单轴受拉应力 应变曲线分作上升段和下降段、二者在峰值点处连续.在原规范基础上引入了混凝土单轴受拉损伤参数.与原规范附录相似,曲线方程中引入形状参数、可适合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曲线形状变化,表C,2.3中的参数按以下公式计算取值、C,2 4 混凝土单轴受压本构关系.对原规范的上升段进行了修订.下降段在本质上与原规范表达式等价,为与二维本构关系相一致 根据近期相关的研究工作在表述形式上作了调整、修订后的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应变曲线也分为上升段和下降段 二者在峰值点处连续.表C 2。4相应的参数计算式如下.C、2。5,新增了受压混凝土在重复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本构曲线、以反映混凝土滞回,刚度退化及强度退化的特性,为简化表述、卸载段应力路径采用直线表达方式、C、2,6,根据近期相关的研究工作.给出了混凝土二维本构关系的表达式。以为混凝土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提供依据。该本构关系包括了卸载本构方程.实现了一维卸载的残余应变与二维卸载残余应变计算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