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11 8。1 多年来的抗震性能研究以及震害调查证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只要设计得当.重视概念设计。采用预应力筋和普通钢筋混合配筋的方式.设计为在活荷载作用下允许出现裂缝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采取保证延性的措施,构造合理。仍可获得较好的抗震性能 考虑到9度设防烈度地区地震反应强烈,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应慎重对待。故当9度设防烈度地区需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时.应专门进行试验或分析研究 采取保证结构具有必要延性的有效措施,11。8。3、研究表明。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弹性阶段阻尼比约为0,03、当出现裂缝后 在弹塑性阶段可取与钢筋混凝土相同的阻尼比0、05,在框架 剪力墙。框架、核心筒或板柱 剪力墙结构中.对仅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梁或平板的情况.其阻尼比仍应取0,05进行抗震设计,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主要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确定 并加入了预应力作用效应项,预应力作用分项系数是参考国内外有关规范作出规定的,由于预应力对节点的侧向约束作用.使节点混凝土处于双向受压状态,不仅可以提高节点的开裂荷载,也可提高节点的受剪承载力 国内试验资料表明 在考虑反复荷载使有效预应力降低后.可取预应力作用的承剪力Vp.0、4Npe。式中Npe为作用在节点核心区预应力筋的总有效预加力。11 8、4。框架梁是框架结构的主要承重构件之一.应保证其必要的承载力和延性、试验研究表明 为保证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的延性要求,应对梁的混凝土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作一定的限制。当允许配置受压钢筋平衡部分纵向受拉钢筋以减小混凝土受压区高度时,考虑到截面受拉区配筋过多会引起梁端截面中较大的剪力 以及钢筋拥挤不方便施工的原因.故对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作出不宜大于2 5 的限制、采用有粘结预应力筋和普通钢筋混合配筋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是提高结构抗震耗能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但预应力筋的拉力与预应力筋及普通钢筋拉力之和的比值要结合工程具体条件.全面考虑使用阶段和抗震性能两方面要求、从使用阶段看 该比值大一些好。从抗震角度,其值不宜过大,为使梁的抗震性能与使用性能较为协调,按工程经验和试验研究该比值不宜大于0 75,本规范公式,11,8 4 对普通钢筋数量的要求,是按该限值并考虑预应力筋及普通钢筋重心离截面受压区边缘纤维距离hp。hs的影响得出的 本条要求是在相对受压区高度,配箍率 钢筋面积As,等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得出的,梁端箍筋加密区内、底部纵向普通钢筋和顶部纵向受力钢筋的截面面积应符合一定的比例,其理由及规定同钢筋混凝土框架,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柱.可等效为承受预应力作用的非预应力偏心受压构件。在计算中将预应力作用按总有效预加力表示,并乘以预应力分项系数1。2 故预应力作用引起的轴压力设计值为1,2Npe.对于承受较大弯矩而轴向压力较小的框架顶层边柱.可以按预应力混凝土梁设计。采用非对称配筋的预应力混凝土柱,弯矩较大截面的受拉一侧采用预应力筋和普通钢筋混合配筋,另一侧仅配普通钢筋。并应符合一定的配筋构造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