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构造规定8、1 伸缩缝8、1,1 混凝土结构的伸,膨胀.缝,缩.收缩,缝合称伸缩缝、伸缩缝是结构缝的一种。目的是为减小由于温差、早期水化热或使用期季节温差、和体积变化。施工期或使用早期的混凝土收缩,等间接作用效应积累的影响。将混凝土结构分割为较小的单元 避免引起较大的约束应力和开裂,由于现代水泥强度等级提高,水化热加大 凝固时间缩短,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拌合物流动性加大。结构的体量越来越大,为满足混凝土泵送 免振等工艺.混凝土的组分变化造成收缩增加.近年由此而引起的混凝土体积收缩呈增大趋势。现浇混凝土结构的裂缝问题比较普遍。工程调查和试验研究表明,影响混凝土间接裂缝的因素很多、不确定性很大.而且近年间接作用的影响还有增大的趋势。工程实践表明、超长结构采取有效措施后也可以避免发生裂缝,本次修订基本维持原规范的规定,将原规范中的.宜符合,改为.可采用,进一步放宽对结构伸缩缝间距的限制.由设计者根据具体情况自行确定 表注1中的装配整体式结构,也包括由叠合构件加后浇层形成的结构,由于预制混凝土构件已基本完成收缩,故伸缩缝的间距可适当加大。应根据具体情况.在装配与现浇之间取值,表注2的规定同理.表注3 表注4则由于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 加严了伸缩缝间距的要求.8,1。2。对于某些间接作用效应较大的不利情况,伸缩缝的间距宜适当减小,总结近年的工程实践,本次修订对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较大的不利情况加严了要求 较原规范作了少量修改和补充.滑模施工,应用对象由,剪力墙,扩大为一般墙体结构 混凝土材料收缩较大,是指泵送混凝土及免振混凝土施工的情况.施工外露时间较长.是指跨季节施工 尤其是北方地区跨越冬期施工时 室内结构如果未加封闭和保暖。则低温.干燥 多风都可能引起收缩裂缝、8、1,3.近年许多工程实践表明.采取有效的综合措施 伸缩缝间距可以适当增大.总结成功的工程经验.在本条中增加了有关的措施及应注意的问题 施工阶段采取的措施对于早期防裂最为有效,本次修订增加了采用低收缩混凝土.加强浇筑后的养护。采用跳仓法,后浇带。控制缝等施工措施。后浇带是避免施工期收缩裂缝的有效措施 但间隔期及具体做法不确定性很大.难以统一规定时间。由施工.设计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应该注意的是,设置后浇带可适当增大伸缩缝间距 但不能代替伸缩缝。控制缝也称引导缝,是采取弱化截面的构造措施,引导混凝土裂缝在规定的位置产生,并预先做好防渗,止水等措施 或采用建筑手法、线脚、饰条等.加以掩饰。结构在形状曲折,刚度突变,孔洞凹角等部位容易在温差和收缩作用下开裂、在这些部位增加构造配筋可以控制裂缝、施加预应力也可以有效地控制温度变化和收缩的不利影响 减小混凝土开裂的可能性、本条中所指的.预加应力措施.是指专门用于抵消温度,收缩应力的预加应力措施。容易受到温度变化和收缩影响的结构部位是指施工期的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以及暴露的屋盖,山墙部位。季节温差 等 在这些部位应分别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如施工控温.设置保温层等,以减少温差和收缩的影响.本条特别强调增大伸缩缝间距对结构的影响、设计者应通过有效的分析或计算慎重考虑各种不利因素对结构内力和裂缝的影响 确定合理的伸缩缝间距 本条中的、有充分依据,不应简单地理解为 已经有了未发现问题的工程实例,由于环境条件不同,不能盲目照搬,应对具体工程中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的影响方式和程度、作出有科学依据的分析和判断 并由此确定伸缩缝间距的增减。8,1。4 由于在混凝土结构的地下部分,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规范规定了有关结构在地下可以不设伸缩缝的规定.对不均匀沉降结构设置沉降缝的情况不包括在内 设计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