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结构计算6,3 1.根据设计压力进行管道的选型,为后续的设计计算选定一种管道的规格和性能数据 可以进行铺层设计或者按本规范表6。3、1,1 表6 3,1、5选择表中数据,也可根据厂家数据进行选型,本规范表6,3,1,1中管道计算参数是基于下列条件确定的 1.单层短切原丝毡、CSM、或缝编毡等短切纤维织物单位面积质量按450g,m2.树脂含量按70、计算、2。单层 玻璃。纤维布等连续纤维织物,单位面积质量按300g,m2和810g、m2,树脂含量50、计算,3。纤维缠绕层、缠绕角度为55。树脂含量按28,计算,需要注意的是 由于作业环境条件的变化以及相关操作参数的影响,层合板的树脂含量可能会跟上述计算值有一定的偏差,会造成同样纤维铺层条件下的壁厚差异。因此具体的层合板参数还需制造商给予确认 6 3 4、本条参考了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6,2000第10。2,7条 其中刚度条件的管道,设计挠度不应大于12 5mm。且应与L 300比较。并应取小者、的规定是考虑采用两者的小者上限为12。5mm,可以满足管道挠曲的视觉感受和减少有挠曲管道的轴向压缩稳定问题的风险,而对于装置外管道的挠度允许适当放宽.但不应超过38mm,特殊要求的管道.如需要用到更小挠度值的管道,主要是一些专业项目的特别规定或业主对某些装置的特殊设计要求,应当按特殊要求进行设计,受轴向压缩载荷的管线.比如两端固定支架的管线在受热膨胀状态或竖向管线管端受轴向压缩载荷等时、管线可能会产生轴向压缩失稳 应采用本规范式,6.2、8、2。对跨距或支撑间距L进行EULER失稳校核、6、3 5.对于.型和 型层合板管道支撑跨距的轴向弯曲计算规定,是针对这两类铺层具有准各向同性的特点所给予的取值建议,对于.型,由于管道的可设计性强、轴向和环向的性能差异较大.本条规定是为便于指导设计计算支撑跨距。最终以设计计算值为准.对于通常采用的55,交叉缠绕铺层。支撑跨距弯曲应力的许用值与管道是否承担内水压推力有密切关系、当需要承受该推力时、往往需要提高管道层合板拉伸刚度等级.以获得轴向强度的裕度,支撑跨距弯曲应力可以为许用轴向应力的25、左右、如果采用接头式膨胀节或柔性接头等吸收管道变形,设计内压对管壁产生很小或不产生轴向应力时 支撑跨距弯曲应力可以取许用轴向应力的50.6。3、6.本条参照了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 GB,50316。2000第10、2、8条的内容,6,3,7。本条规定主要是为了防止管道产生共振.6.3 8,管道支撑跨距选型表是给设计者一个初步的跨距选择建议.设计者初选跨距后。应对在此跨距下的强度条件。刚度条件以及其他要求,如轴向压缩失稳等 进行计算,以确保满足本节中的相关计算规定。表6、3、8 1,表6、3.8,8是基于许用应变采用指定值法得出,管道规格,标准参考铺层代号 是按照本规范表6,3,1,1。表6、3 1.5中的数据进行计算而得 表中的跨距值是按照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控制计算的最小跨距值.并遵循了下列原则,1,刚度条件按本规范6 3,4条第2款第1项,管道的设计挠度不应大于12 5mm,且应与L.300值比较,并应取小者,确定.挠度计算公式采用本规范式,6,4.8,5,进行连续梁中间跨的计算,2.强度条件按照本规范第6,3,5条确定。即。型和.型层合板的支撑跨距弯曲应力的许用应力取轴向许用拉伸应力的25,型层合板的支撑跨距弯曲应力的许用应力取轴向许用拉伸应力的50,3。弯矩计算按本规范式,6,4 6 6,进行、弯曲应力计算按式.6,4,6、5、进行。4 由于上述计算中大多数均为强度控制条件起控制作用,因此对于边跨、由于其弯矩公式 6,4,6,7、是中间跨弯矩公式,6.4,6、6.的3。2倍,因此折算成跨距 可以取表中数据乘以0。816为边跨跨距建议值、5 通常支撑间距取管道长度的若干等分长度.因此表中对于液体介质最大跨距取6m,考虑到边跨的取值、表中的最大跨距取7,4m.对于气体介质由于应力水平低.可能设计需要更大跨距,因此表中的最大跨距取1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