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原材料4 2、1,目前国内纤维增强塑料设备与管道所用树脂主要以不饱和聚酯树脂。乙烯基酯树脂和环氧树脂为主 积累的经验和数据也主要是这几类树脂、4。2.2、选用树脂应满足使用工况条件.如介质以及作用量,温度 压力以及变化.连续或间隙使用等 室温条件下。不饱和聚酯树脂 乙烯基酯树脂的固化速度较快。而环氧树脂则较慢。因此选择树脂类型时.应该考虑工艺成型条件。由于树脂与增强材料之间存在着界面,如果二者不匹配,将影响界面之间的粘结.导致层合板性能下降,内衬层通常树脂含量高 抗渗性好。而结构层则纤维含量高.力学性能好 内衬层和结构层采用相同树脂可以避免二者界面产生相容性问题、防止分层,如果选用的引发剂 促进剂不能同不饱和聚酯树脂,乙烯基酯树脂相匹配.固化剂不能同环氧树脂相匹配。将会影响树脂固化,从而导致层合板的性能不能满足设计要求,4,2 3,不饱和聚酯树脂品种繁多。按其结构可分为邻苯型.间苯型、对苯型,双酚A型 二甲苯型 双环戊二烯改性型等 其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和耐温性能之间也有所差别。乙烯基酯树脂是由环氧树脂、双酚A型环氧.酚醛型环氧、溴化环氧等、与一元羧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等。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而成 并溶于苯乙烯类反应性单体中,由于树脂结构不同,在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耐温性能等方面有较大差异。双酚A型环氧树脂在室温下处于固体和半固体状,如果在室温使用 则要添加活性稀释剂才能达到缠绕,喷射和手糊工艺要求.纤维的断裂延伸率通常在2 左右。选用树脂浇铸体的断裂延伸率要比纤维大。其所受的应力才能有效传递到纤维增强材料上,因此本规范规定断裂延伸率值不小于2。5 树脂的热变形温度HDT就是当树脂浇铸体试件在等速升温的规定液体传热介质中。按简支梁模型、在规定的静载荷作用下。产生规定变形量时的温度.热变形温度表达式说明,选择树脂热变形温度应超过设计温度20.以上、这是国内外在温度条件下使用纤维增强塑料的通常规则。主要是确保作为结构材料的层合板不能在超出其临界温度的环境下长期运行 所谓临界温度就是高温下层合板性能下降速度开始急剧增加时的温度,它是判断结构层材料能否在长期高温下工作的重要依据。试验表明,同一种材料在不同受力状态,拉伸.压缩或弯曲,下的强度和弹性模量下降速度开始急剧增加时的温度区域基本上是相同的,但是与室温下的强度数值的比值是不同的,比如拉伸时强度值下降比率较小 是由于拉伸时纤维发挥了主要承力作用.而45 拉伸时、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处于受平面剪切应力作用,则强度值下降幅度就比较大、临界温度的范围取决于层合板的基体树脂和固化体系 而与增强纤维类型和层合板所受应力状态的类型关系不大。一个结构材料的受力状态往往是很复杂的 因此结构材料不能在超出其临界温度的环境下长期工作,有关树脂耐腐蚀性能的评估方法。本规范根据设计人员多年的使用经验和工程案例积累 在进行试验和验证的基础上.结合国内情况、同时参考了国外相关标准内容 编制了本规范附录A.其中包含了评估单层板和层合板耐腐蚀性能的指标体系、该评估指标体系在去除了只适用于单层板和层合板的指标.如纤维裸露,分层等、后.同样也适用于树脂耐腐蚀性能的评判 4。2,5。作为增强材料的纤维织物有非常高的表面积.质量比.比如玻璃纤维织物在形成表面时,玻璃表面层的成分会有所改变。以尽可能降低那些残存的原子间力、玻璃表面剩余的任何作用力将主要通过吸附水分来加以平衡、也就是说玻璃表面覆盖着一吸附水层.为了使玻璃纤维能有效地作为一种增强材料 偶联剂担负着将应力在疏水的基体树脂和亲水的玻璃表面之间有效地传递作用、正因为玻璃纤维表面光滑,不易同树脂粘结 因此在新鲜玻璃纤维成型后需立即采用浸润剂覆盖。使得表面状态得到改变。改善与树脂黏合的特性、浸润剂一般由偶联剂 成膜剂。润滑剂。防静电剂等组成.由于树脂分子结构的不同.所以应与采用的偶联剂相匹配,使得玻璃纤维与树脂界面之间产生化学键合。牢固地结合起来,反之会影响纤维增强塑料的强度和抗渗透性能,采用不同偶联剂处理和未处理的纤维增强塑料层合板。进行弯曲强度和水煮后湿强度保留率的检测结果也验证了这个结论,表1是几种偶联剂处理的玻璃纤维无捻粗纱布所制备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层合板的性能比较。表1,偶联剂对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层合板弯曲强度的影响 从表1可看出不使用偶联剂的玻璃纤维无捻粗纱布。其树脂层合板经水煮2h后 只保留有58,湿强度。大大低于使用偶联剂的制品.这也证明了采用偶联剂的增强型浸润剂不但能加强玻璃纤维与树脂界面的粘结,而且能保护玻璃纤维表面 是提高纤维增强塑料性能和防止纤维增强塑料老化的有效途径之一。4 2 8,由于纤维的结构和成分不同。其在各类化学介质中的耐腐蚀性能也不相同、尤其对于接触介质的内衬层而言,选择合适的纤维 就如同选择合适的树脂一样重要,表4,2,8给了设计人员选择纤维的一个方向和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