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结构计算6.3,1。根据设计压力确定直管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直管的层合板单元拉伸刚度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X1am、直管的层合板单元拉伸刚度,N,mm pd 设计压力,MPa、2,按本规范第4.3节的有关规定进行铺层设计获得的X1am不应小于按式,6,3.1 1、计算的X1am,3 标准铺层可按表6 3,1.1选择。许用应变值为0、0018、0.0015,0,0012。0,0009的标准铺层可按表6、3,1,2,表6。3,1,5选择,4。根据管道制造商提供的数据。按下式计算的层合板单元拉伸刚度X1am不应小于按式 6。3。1 1、计算的X1am 式中 E,管道制造商提供的环向拉伸模量、MPa,t 管道制造商提供的管道计算壁厚,mm,表6。3,1 1、标准铺层,注 1、型的铺层构成为、一层内表面毡后全部是短切原丝毡,2.型的铺层构成为。一层内表面毡后 在第一层纤维布之前。不应少于1,2kg.m2的短切原丝毡、纤维布和短切原丝毡交替.3、型的铺层构成为.一层表面毡后至少1 2kg、m2的短切原丝毡,再是。55。缠绕层。表6 3、1、2。许用应变为0、0018的标准铺层选型表表6,3。1。3.许用应变为0,0015的标准铺层选型表表6,3。1。4,许用应变为0。0012的标准铺层选型表表6.3.1,5.许用应变为0 0009的标准铺层选型表6 3.2 直管的许用外压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直管的许用外压应按下式计算。式中。Pe,许用外压.MPa、X1amΦ。环向单元拉伸刚度、N、mm,FS。外压安全系数,取值不应小于4,2,当按式、6,3,2.1、计算的许用外压小于设计外压时,应采用下列方法修正设计。1,选择更大X1amΦ规格的管道。并应按式、6。3,2,1、重新计算许用外压.2。采用加筋环,且加筋环的间距,最小截面惯性矩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J 加筋环最大间距,mm、IJ 加筋环对自身中性轴的惯性矩.mm4、Dna 加筋环中性轴处的直径.mm.3、当采用加筋环并计算加筋环惯性矩时 应按下式计算JS,且JS不得大于J,式中,JS.计算加筋环惯性矩时应计入的管身长度,mm、6,3、3 管道压力损失的计算应符合本规范附录H的规定,6 3 4.水平管道弯曲强度,挠度和支撑跨距L应符合下列规定。1、管道自重弯曲应力不应大于许用轴向应力,2,管道自重产生的弯曲挠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管道的设计挠度不应大于12、5mm。且应与L.300值比较.并应取小者。2、装置外管道的挠度不应大于38mm。3 敷设无坡度的蒸汽管道 其挠度不宜大于10mm,4.当有特殊要求时、管道挠度值时应符合设计要求,3 受轴向压缩载荷的管线,跨距或支撑间距L应符合本规范式 6 2,8.2.的规定 6.3,5,管道支撑跨距的轴向弯曲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型和。型层合板应按下列规定取值、1,支撑跨距弯曲应力宜取许用轴向应力的25,2,内压轴向应力宜取许用轴向应力的50,3。热膨胀计算的应力宜取许用轴向应力的25、2,型层合板应按下列规定取值 1、当采用接头式膨胀节或柔性接头时.支撑跨距的弯曲应力宜取许用轴向应力的50。2,当管壁承受设计内压产生的轴向力时.支撑跨距的弯曲应力宜取许用轴向应力的25,6 3、6,当带有坡度的管道在两支吊点间不得有积液时,管道支,吊架的间距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3 4条的规定外,与挠度变形及坡度之间还应满足下式规定、式中。L.支 吊架间距,mm。i,管道自重弯曲挠度变形。mm.i、管道坡度,6,3.7 有压力脉动的管道确定支架间距时.应计算管道固有频率。6.3、8、管道支撑跨距可按表6。3,8,1、表6,3 8,8选用、表6。3 8、1,管道支撑跨距选型表表6.3 8,2。管道支撑跨距选型表表6。3、8,3.管道支撑跨距选型表表6 3 8.4 管道支撑跨距选型表表6.3,8,5 管道支撑跨距选型表表6,3。8。6.管道支撑跨距选型表表6、3 8、7。管道支撑跨距选型表表6,3.8.8 管道支撑跨距选型表、注,1、表6。3 8、1 表6.3.8.8是按本规范式,6,4,6。5 和式。6,4,6。6,得到连续梁中间跨的计算值 边跨可取表中数据乘以0,816、2,表中均布载荷对于液体采用的密度为1、0,103kg,m3.3。表中数据为建议值、对具体项目应进行相应的变形和应力计算、当有热膨胀时还应进行稳定性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