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红,黏、土6。2,1、本节适用于红黏土。含原生与次生红黏土.的岩土工程勘察,颜色为棕红或褐黄。覆盖于碳酸盐岩系之上。其液限大于或等于50。的高塑性黏土。应判定为原生红黏土,原生红黏土经搬运。沉积后仍保留其基本特征,且其液限大于45,的黏土,可判定为次生红黏土。6 2。2.红黏土地区的岩土工程勘察,应着重查明其状态分布.裂隙发育特征及地基的均匀性 1。红黏土的状态除按液性指数判定外。尚可按表6.2,2 1判定、2。红黏土的结构可根据其裂隙发育特征按表6.2、2、2分类,3.红黏土的复浸水特性可按表6 2,2、3分类,4.红黏土的地基均匀性可按表6.2,2。4分类,6,2,3 红黏土地区的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应按本规范第8章的规定进行 并着重查明下列内容 1,不同地貌单元红黏土的分布、厚度.物质组成,土性等特征及其差异 2 下伏基岩岩性,岩溶发育特征及其与红黏土土性。厚度变化的关系,3.地裂分布.发育特征及其成因,土体结构特征,土体中裂隙的密度,深度 延展方向及其发育规律.4.地表水体和地下水的分布、动态及其与红黏土状态垂向分带的关系 5.现有建筑物开裂原因分析.当地勘察。设计,施工经验等 6.2,4,红黏土地区勘探点的布置。应取较密的间距 查明红黏土厚度和状态的变化。初步勘察勘探点间距宜取30 50m、详细勘察勘探点间距,对均匀地基宜取12,24m,对不均匀地基宜取6.12m,厚度和状态变化大的地段、勘探点间距还可加密 各阶段勘探孔的深度可按本规范第4.1节的有关规定执行.对不均匀地基.勘探孔深度应达到基岩,对不均匀地基。有土洞发育或采用岩面端承桩时,宜进行施工勘察.其勘探点间距和勘探孔深度根据需要确定,6.2。5.当岩土工程评价需要详细了解地下水埋藏条件.运动规律和季节变化时.应在测绘调查的基础上补充进行地下水的勘察,试验和观测工作,有关要求按本规范第7章的规定执行,6,2。6、红黏土的室内试验除应满足本规范第11章的规定外,对裂隙发育的红黏土应进行三轴剪切试验或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必要时 可进行收缩试验和复浸水试验、当需评价边坡稳定性时,宜进行重复剪切试验、6.2 7.红黏土的地基承载力应按本规范第4,1,24条的规定确定,当基础浅埋,外侧地面倾斜 有临空面或承受较大水平荷载时 应结合以下因素综合考虑确定红黏土的承载力,1,土体结构和裂隙对承载力的影响 2。开挖面长时间暴露。裂隙发展和复浸水对土质的影响,6,2,8,红黏土的岩土工程评价应符合下列要求,1。建筑物应避免跨越地裂密集带或深长地裂地段、2。轻型建筑物的基础埋深应大于大气影响急剧层的深度.炉窑等高温设备的基础应考虑地基土的不均匀收缩变形,开挖明渠时应考虑土体干湿循环的影响、在石芽出露的地段,应考虑地表水下渗形成的地面变形。3。选择适宜的持力层和基础形式。在满足本条第2款要求的前提下,基础宜浅埋.利用浅部硬壳层、并进行下卧层承载力的验算。不能满足承载力和变形要求时。应建议进行地基处理或采用桩基础、4.基坑开挖时宜采取保湿措施 边坡应及时维护.防止失水干缩,
批注书签

批注书签自动云同步,随时随地查阅更便捷!

建标库的PC电脑版Android版iPhone版,已全面支持“云批注和云书签”功能。您可以在下载最新版客户端后,立即体验。

在各客户端的资源阅读界面,选中相应的文字内容后,自动弹出云批注菜单;填写相应的信息保存,自动云存储;其它设备随时可查看。

复制 搜索 分享

"大量文字复制"等功能仅限VIP会员使用,您可以选择以下方式解决:

1、选择少量文本,重新进行复制操作

2、开通VIP,享受下载海量资源、文字任意复制等特权

支持平台发展,开通VIP服务
QQ好友 微信 百度贴吧 新浪微博 QQ空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