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采、空,区5。5.1,本节适用于老采空区,现采空区和未来采空区的岩土工程勘察.采空区勘察应查明老采空区上覆岩层的稳定性,预测现采空区和未来采空区的地表移动,变形的特征和规律性,判定其作为工程场地的适宜性、5。5。2。采空区的勘察宜以搜集资料 调查访问为主。并应查明下列内容。1.矿层的分布。层数,厚度.深度.埋藏特征和上覆岩层的岩性。构造等.2。矿层开采的范围、深度,厚度、时间 方法和顶板管理,采空区的塌落,密实程度、空隙和积水等,3、地表变形特征和分布、包括地表陷坑、台阶。裂缝的位置,形状。大小、深度.延伸方向及其与地质构造。开采边界,工作面推进方向等的关系.4 地表移动盆地的特征,划分中间区、内边缘区和外边缘区,确定地表移动和变形的特征值,5.采空区附近的抽水和排水情况及其对采空区稳定的影响.6 搜集建筑物变形和防治措施的经验,5、5。3。对老采空区和现采空区,当工程地质调查不能查明采空区的特征时、应进行物探和钻探。5。5 4、对现采空区和未来采空区.应通过计算预测地表移动和变形的特征值.计算方法可按现行标准 建筑物 水体 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执行.5,5 5、采空区宜根据开采情况,地表移动盆地特征和变形大小,划分为不宜建筑的场地和相对稳定的场地 并宜符合下列规定,1,下列地段不宜作为建筑场地.1.在开采过程中可能出现非连续变形的地段。2,地表移动活跃的地段、3。特厚矿层和倾角大于55。的厚矿层露头地段、4,由于地表移动和变形引起边坡失稳和山崖崩塌的地段,5、地表倾斜大于10mm,m,地表曲率大于0、6mm.m2。或地表水平变形大于6mm m的地段、2、下列地段作为建筑场地时、应评价其适宜性、1.采空区采深采厚比小于30的地段,2。采深小,上覆岩层极坚硬 并采用非正规开采方法的地段,3.地表倾斜为3 10mm.m 地表曲率为0、2 0,6mm.2,或地表水平变形为2,6mm。m的地段。5.5。6 采深小、地表变形剧烈且为非连续变形的小窑采空区,应通过搜集资料,调查 物探和钻探等工作,查明采空区和巷道的位置,大小,埋藏深度.开采时间,开采方式、回填塌落和充水等情况,并查明地表裂缝.陷坑的位置。形状,大小.深度,延伸方向及其与采空区的关系、5、5 7、小窑采空区的建筑物应避开地表裂缝和陷坑地段 对次要建筑且采空区采深采厚比大于30.地表已经稳定时可不进行稳定性评价.当采深采厚比小于30时 可根据建筑物的基底压力.采空区的埋深。范围和上覆岩层的性质等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并根据矿区经验提出处理措施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