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梁受弯加固8 2.1。对于单轴和双轴对称工字钢梁在受拉翼缘外侧或内侧粘贴复材片材的抗弯加固 加固后构件的极限承载力应采用以下基本假定进行计算 1 加固后受弯构件截面保持平截面,2。钢材的应力.应变关系为理想弹塑性关系,3.复材在受拉状态下保持线弹性、复材片材的拉应力应取复材片材的拉应变与其弹性模量的乘积,且不应超过本标准规定的复材抗拉强度设计值 4,剥离破坏发生在粘结剂层。由粘结剂的特性控制。加固工字型钢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应在平截面假定基础上根据实际的应力分布进行计算 按照平截面假定.工字钢梁截面受压.受拉翼缘外边缘应变及工字钢梁截面上距受压翼缘外边缘hi处的应变与复材片材厚度中间应变εf以及中性轴高度x有以下关系、在受拉翼缘外侧粘贴复材加固后的工字钢梁构件一般有以下几种破坏模式。复材受拉断裂引起的弯曲破坏、中部屈服区或缺陷导致的界面剥离破坏,复材端部界面剥离破坏.梁受剪破坏,梁的侧向整体失稳破坏.受压翼缘或腹板的局部屈曲,对前两种破坏模式、按照本标准第8、2,1条计算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应采取本标准第8。2。5条、第8.2,6条构造措施避免复材端部剥离破坏 按本标准第8,2,3条验算抗剪承载力、梁整体稳定及受压翼缘及腹板的局部屈曲、公式,8,2,1,5、及公式,8、2.1。6,的钢结构强度设计值f参考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有关规定及条文说明、公式 8 2,1、2。规定了复材加固后工字型钢梁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时,复材的拉应变设计值应取下面三种限值的最小值.复材受拉断裂时的极限应变设计值 发生中部剥离破坏时复材片材的应变设计值,钢梁在一定的截面塑性发展高度。与塑性发展系数对应,如γ、1。05、时所对应的复材片材的应变设计值,限值主要防止工字型钢梁截面塑性发展高度过大,且与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的规定对应,公式。8、2。1,4,的适用范围如下,所用粘结胶具有线性断裂特征。即在达到粘结胶强度前其应力,应变关系基本保持线弹性,剥离破坏发生在粘结胶层内,国内相关科研单位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常用的结构加固用粘结胶具有线性断裂特征.宜采用最大粒径不大于2.5mm的带角氧化铝颗粒对钢材表面进行喷砂处理至其表面有金属光泽 并在喷砂后清理钢表面的微粒,可以满足上述破坏条件、同时。为了保证中部剥离破坏复材片材的利用率,并考虑实际操作因素、建议抗弯加固时粘结胶层厚度取ta、1mm,2mm。公式,8.2 1,5 公式。8,2,1 6.工字型钢梁受纯弯时,当截面塑性发展系数为γ 1。05时,对应截面塑性发展高度μh为0,125倍的截面高度.即μh,0。125h,详见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有关规定及条文说明,在此条件基础上.为了简化计算、本标准分两种情况进行分析设计 当x,0,5h时 下翼缘塑性发展高度较大,采用本标准公式、8、2,1、5,当x,0。5h时 上翼缘塑性发展高度较大.采用本标准公式、8,2、1.6,8,2、2、设计控制破坏模式为延性较大的中部剥离破坏或复材拉断破坏.公式.8.2,2,是在相关科研单位提出的复材.钢粘结界面有效粘结长度公式的基础上。对应双线性粘结 滑移关系、要求粘结胶具有线性断裂特征。通过参数分析。简化后求得的。8,2。3,受拉翼缘外侧或内侧粘贴复材片材抗弯加固时.应对工字钢梁翼缘和腹板的局部稳定进行验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