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构造要求10,5 1.复材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受拉区纵向复材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最小配筋率ρf.min。最小配筋率可按下式计算、式中.ftd.复材的抗拉强度设计值,N mm2。10。5,2.复材筋混凝土受压构件全部纵向受力复材筋的配筋率应按构件的毛截面面积计算、其配筋率不应小于0、01 且不应大于0,08 10、5。3、复材箍筋的弯折半径与该筋直径的比值rv,db不应小于3。其中rv为弯折半径 且复材箍筋应有锚固段,锚固可采用90、的弯钩,图10。5。3,弯钩处的搭接长度应符合下式规定lthf.12db、10 5。3,式中.lthf。弯钩处的搭接长度,mm,db,圆形箍筋弯钩直径或矩形箍筋弯钩处高度,mm 10。5 4.复材筋用于混凝土板时,最小保护层的厚度不应小于15mm,用于混凝土梁时 最小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0mm、10、5,5 曲线预应力复材筋的曲率半径应大于5m,并应大于孔道直径的100倍.预应力复材筋的净间距应大于孔道直径。10.5。6.锚固区应配置足够的横向间接钢筋 先张法锚固区长度应取预应力复材筋的直径的65倍,10。5,7、张拉结束后 应切断过长的复材筋.保留不小于30mm的余量,且应对外露的锚具涂刷防腐剂,并应用不低于C30的细石混凝土密实封堵,封堵混凝土中应配置构造筋.10。5.8 受拉复材筋的锚固长度应通过试验确定 无试验数据时.锚固长度la可按下式计算,式中 d,复材筋直径,mm,10,5.9,纵向受力的复材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或复材筋的最大直径,当需要配置多层纵向复材筋时.各层复材筋之间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或复材筋的最大直径.超过2根的复材筋不应捆绑在一起作为一根复材筋使用.10、5,10 对于复材筋的搭接连接,应按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2010第8 4节的有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