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设计原则3,2、1.由于环境影响。防护失效、火灾等原因,可能导致复材片材与混凝土粘结界面的粘结强度降低导致加固失效或复材片材的强度不能充分发挥.此时被加固构件仍应具有足够的剩余承载力、以避免被加固构件严重破坏。被加固构件的剩余承载力不应低于恒载和可变荷载频遇值组合下的作用效应设计值Sf Sf可按下式计算,Sf、1。2CGGk,CQfQf、1 式中。Gk,CG,恒载标准值和恒载荷载效应系数 Qf.CQf 可变荷载频遇值和可变荷载效应系数 3,2.3、复材片材的纤维通常为单向 故应与加固要求所需要的受力方向一致,才能充分发挥复材片材的强度 当纤维方向与计算受力方向不一致时.应考虑复材片材的纤维在计算受力方向贡献的折减.3 2.4、复材加固混凝土结构的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截面内应力达到设计强度,二是应变到达设计允许值.设计时都应考虑并计算.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主要包括裂缝和变形验算,3.2.5 在受弯构件受拉面和梁侧面粘贴复材片材加固后的受弯承载力计算理论和方法与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钢筋混凝土构件受弯承载力的计算理论和方法一致。只是复材片材按线弹性应力,应变关系来确定其达到受弯承载力极限状态时的有效拉应力。复材抗拉强度设计值取值参考本标准第4.2.13条规定.第5款规定复材片材的极限拉应变不应大于0。01。是为了避免受弯承载力极限状态时变形过大、这与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规定受拉钢筋的应变不超过0.01是一致的.3 2,6,新建复材结构通常承载能力高、具有较大的弹性变形能力、设计中既有可能出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控制。也可能出现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控制。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及钢结构不同,复材结构弹性变形能力强但塑性变形小.传统的基于塑性变形的延性设计不再适用。应考察结构的总变形能力,3。2.7 复材构件为各向异性结构 应根据受力状态及各点的应力状态对纤维铺层取向进行专门设计,可按复合材料力学理论和相应设计规范设计计算确定.3.2.8 复材结构的抗震设计不能套用传统的延性设计,应考虑其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进行设计,对加固结构来说、局部的加强或刚度的突变 有可能会改变结构的地震响应。因此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分析研究 避免形成新的薄弱部位。影响结构的抗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