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复材筋混凝土受弯构件10.2,1,复材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按荷载准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为0,5mm。挠度变形限值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确定。10。2。2。复材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按荷载准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的最大裂缝宽度。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 ωmax,受弯构件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的最大裂缝宽度,mm.ψf 裂缝间纵向受拉复材筋应变不均匀系数 当ψf小于0。2时。取0。2,当ψf大于1时。取1,对直接承受重复荷载的构件 取1。σfq,按荷载准永久组合计算的纵向受拉复材筋应力 N、mm2,Ef,复材筋的弹性模量.MPa,Es.钢筋的弹性模量.MPa、可取Es.2,105MPa。c.最外层纵向受拉复材筋外边缘至受拉区底边的距离。mm 当c小于20时。取20、当c大于65时、取65,ftk,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标准值,N.mm2,ρte,按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计算的纵向受拉复材筋的配筋率,Af。受拉区纵向复材筋的截面面积、mm2 Ate.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mm2、对受弯构件.取0 5bh bf,b.hf,其中,bf.hf为受拉翼缘的宽度 高度,deq 受拉区纵向复材筋的等效直径.mm di,受拉区第i种纵向复材筋的公称直径、mm、ni,受拉区第i种纵向复材筋的根数。vi、受拉区纵向复材筋的相对粘结特性系数.根据复材筋表面特性不同、参照试验数据,取粘结试验所得的复材筋粘结强度与同条件带肋钢筋的粘结强度的比值、当vi大于1,0时。取1、0、无试验数据时,可选用0,7.Mq.按荷载准永久组合计算的弯矩值,kN.m、h0f 复材筋合力点距混凝土受压区边缘的距离。mm.10、2,3。复材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挠度计算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确定,对于矩形.T形 倒T形和I形截面受弯构件,按荷载准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的截面抗弯刚度B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B,按荷载准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的截面抗弯刚度、N、mm2、Bs.荷载准永久组合作用下受弯构件的短期抗弯刚度,N,mm2。按本标准第10 2。4条确定、θ,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对挠度增大的影响系数 θ可取2。对于翼缘位于受拉区的倒T形截面,θ应增加20、当有可靠工程经验或测试数据时、可按实际情况取值,10。2,4.荷载准永久组合作用下,复材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短期抗弯刚度Bs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αfE.复材筋弹性模量与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比值、αfE取Ef.Ec ρf、受拉区纵向复材筋的配筋率,ρf取Af,bh0f.Ec、混凝土弹性模量 MPa γ、f 受压翼缘截面面积与腹板有效截面面积的比值。ψf,裂缝间纵向受拉复材筋应变不均匀系数、按公式、10 2、2.2.计算、10、2、5。复材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截面应变保持平面 2 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强度,3、受压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的有关规定取值、4.受拉复材筋的应力应等于复材筋应变与其弹性模量的乘积。且不应大于其抗拉强度设计值ffd,5,不计受压区复材筋的影响、10。2.6,纵向受拉复材筋达到设计强度与受压区混凝土破坏同时发生的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ξfb及相应的界限配筋率ρfb,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 ξfb.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 取xb,h0f、其中.xb为界限受压区高度,mm、h0f为FRP筋合力点距混凝土受压区边缘的距离。mm、xb,界限受压区高度、mm.ρfb.当复材筋与受压边缘混凝土同时达到极限应变时、构件的界限配筋率,α1、β1,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第6,2。6条的规定确定。εcu,非均匀受压时的混凝土极限压应变,按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6、2,1条的规定确定、ffd。复材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N mm2,10、2,7,不同复材筋配筋率下的复材筋有效应力ffe应按下式计算、10、2,8、复材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应符合下列公式的规定、式中 M、弯矩设计值。kN,m,x 混凝土受压区等效矩形应力图高度 mm,ffe 复材筋有效应力,N、mm2。10。2,9,采用复材筋作为箍筋的混凝土构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应符合下列公式的规定、V,Vc。Vf,10 2。9,1.Vc,0.86ftbc,10.2,9。2.c.kh0f,10、2.9,3,ρf,Af,bh0f 10,2。9,5、式中。V,剪力设计值.kN Vc 由混凝土承担的剪力设计值 kN Vf,由箍筋承担的剪力设计值,kN,ft、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b,矩形截面的宽度.T形截面或I形截面的腹板宽度、mm,c 截面中和轴到受压区边缘的距离.mm k,截面中和轴到受压区边缘的距离与有效高度之比 αfE,复材筋弹性模量与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比值.10、2.10、当采用复材筋作为混凝土构件的箍筋时。由复材箍筋承担的剪力设计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配置垂直于构件轴线的箍筋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2、当配置不垂直于构件轴线的箍筋时。应按下式计算。3,当配置连续复材矩形螺旋箍筋时。应按下式计算.4.箍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fv应按下列公式确定。式中.ffv,复材箍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N mm2 Afv,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mm2 n.同一截面内箍筋的肢数,Afvl,单肢箍筋的截面面积,mm2、s 沿构件长度方向上的箍筋间距或螺旋筋的间距,mm,α,倾斜箍筋或螺旋筋与构件纵向轴线的夹角,rad,Ef,复材箍筋的弹性模量。MPa、fbend 复材箍筋的弯拉强度.N。mm2、rb.复材箍筋的弯折半径,mm、db,复材箍筋的直径,mm、5,复材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0。5倍截面有效高度。且复材箍筋配筋率不应小于最小配筋率 其中 最小配筋率应按下式计算,式中.ρfv.min、复材箍筋最小配筋率、Afv、min。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最小面积、mm2。10。2、11,当采用钢筋作为混凝土构件的箍筋时,由钢箍筋承担的剪力设计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的有关规定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