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L.体外预应力复材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L.0、1.体外预应力复材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验算.2,体外预应力复材筋偏心距损失δe。应符合下列规定。1,跨中无转向块时 2,跨中截面设置一个转向块时,δe取0、3.跨中对称设置两个转向块。图L,0.1。时、应按下式计算,3.体外预应力复材筋混凝土梁的等效塑性铰区长度Lp可按下式计算.1。在均布荷载作用下。2。在跨中单个集中荷载作用下 3.在跨中两个对称集中荷载作用下。Lp、L.2a.h0s,L 0.1、7,式中、M,弯矩设计值、kN。m.Afp,体外预应力复材筋的截面面积。mm2,σfpu,体外预应力复材筋的极限应力、N,mm2、σfp0.体外预应力复材筋合力点处混凝土法向应力等于零时的预应力复材筋的应力.N.mm2.x,等效矩形应力图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mm 取β1x0,x0。极限状态时的中和轴高度.mm。按本标准第L、0 2条确定,σfpu,体外预应力复材筋的极限应力增量,N。mm2 按本标准第L.0。3条确定、h0s。受拉区普通钢筋合力点距构件顶面的距离.mm,h0fp,体外预应力复材筋合力点距构件顶面的距离,mm b。矩形截面的宽度或T形,I形截面的翼缘宽度,mm,b.f,T形 I形截面受压区的腹板计算宽度、mm。对于矩形截面,取b,f、b、h.f、T形、I形截面受压区的翼缘高度,mm a,加载点至支座的距离,mm.1 转向块至支座的水平距离、mm L。支座间的水平距离。mm。α 临界截面处体外预应力复材筋与构件水平方向的夹角。rad δe。体外预应力复材筋偏心距损失,mm,Lp。等效塑性铰区长度、mm.L。0.2、体外预应力复材筋混凝土梁的中和轴高度x0可按下式计算。式中 X1。Y1。按附表L,0。2进行计算。Lfp、体外预应力复材筋的总长度、mm L,0,3.体外预应力复材筋的极限应力增量,σfpu应按下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