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预应力复材筋混凝土受弯构件10.3,1、预应力复材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预应力损失 可按下列规定计算、1 锚具变形和预应力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σl1,可按下列规定计算 1,直线预应力复材筋.式中,σl1。锚具变形和预应力复材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N mm2.a 张拉端锚具变形和预应力复材筋内缩值。mm 可按表10,3、1 1采用 表中夹片型锚具的内缩值是有顶压时的内缩值.l 张拉端至锚固端之间的距离.mm、Efp,预应力复材筋的弹性模量。MPa,2.曲线或折线预应力复材筋应根据预应力曲线复材筋或折线复材筋与孔道壁之间反向摩擦影响长度lf范围内的预应力复材筋变形值等于锚具变形和复材筋内缩值的条件确定.并可按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计算、在无实测数据时,内缩值a可按表10.3 1,1采用,有实测数据时应取实测值.2,预应力复材筋与孔道壁间的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σl2,可按下列公式的规定计算.1 当。κx.μθ.0。2时 σl2可按下式计算。2.当 κx.μθ,0.2时.σl2可按下式计算 σl2。κx μθ、σcon 10.3.1,3。式中,σl2 预应力复材筋与孔道壁间的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N,mm2。σcon。预应力复材筋的张拉控制应力值、N。mm2,x 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可取该段孔道在构件纵轴上的投影长度,m θ,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κ,考虑孔道每米长度局部偏差的摩擦系数,在无实测数据时,可按表10,3 1。2采用。有实测数据时取实测值,μ.预应力复材筋与孔道壁间的摩擦系数、在无实测数据时.可按表10,3,1、2采用,有实测数据时取实测值.3.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当采用加热养护时 由复材筋与台座之间的温差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σl3、可按下式计算,式中、σl3、由复材筋与台座之间的温差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 N、mm.2,t。混凝土加热养护时 预应力复材筋与承受拉力的设备之间的温差,αf αc 复材筋、混凝土的轴向温度膨胀系数。αf与复材筋的种类有关、无产品指标时可按最不利情况在表10。3。1,3范围内取用。4。预应力复材筋的松弛损失值σl4.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σl4 rσcon.10、3、1 5,r.a,blogT,10,3.1,6,式中。σl4.预应力复材筋的松弛损失值,N。mm2,r、松弛损失率,当无实测数据确定系数a和b时。对于设计基准期为50年的预应力复材筋受弯构件,r也可近似按表10、3、1。4的数值取用,a b。系数,T.设计基准期。5.对于后张法预应力复材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在预应力作用下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σl5,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σl5。在预应力作用下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N、mm2,σpc、受拉区预应力复材筋合力点处的混凝土法向压应力、N,mm2.ρe,预应力复材筋和非预应力钢筋的等效配筋率,f,cu,施加预应力时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N、mm2、10 3.2.预应力复材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应按本标准第10、2、5条的规定计算 如同时配有纵向非预应力钢筋 则钢筋的应力取值应等于钢筋应变与其弹性模量的乘积,但其绝对值不应大于其相应的强度设计值、纵向受拉钢筋的极限拉应变应取0,01。10、3 3,纵向非预应力受拉钢筋屈服与受压区混凝土破坏同时发生时的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ξs b应按下式计算,式中、ξs,b.非预应力受拉钢筋屈服与受压区混凝土破坏同时发生时的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fy,纵向受拉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10,3,4。纵向预应力复材筋达到设计强度与受压区混凝土破坏同时发生的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ξfp,b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ξfp.b、预应力复材筋达到设计强度与受压区混凝土破坏同时发生的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σfp0、预应力复材筋合力点处混凝土法向应力等于零时的预应力复材筋的应力,N mm2,按本标准第10、3。16条规定进行计算。ffpd。预应力复材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N mm2.10,3,5。同时配有预应力复材筋和普通钢筋的混凝土受弯构件,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应符合下列公式的规定,1 当ξfp。bh0fp,x ξbh0时.图10、3。5 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应符合下列公式规定。2、当x.2a.s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应符合下列公式规定.3 对于矩形截面,公式,10,3、5 1 公式,10。3。5 5。中的b、f取等于b进行计算,对于T形截面 可先取公式,10 3、5 1 公式、10.3、5。5 中的b等于b,f进行计算,当计算所得的x大于h。f时,按实际的b,b.f重新计算.4。当按公式。10.3 5,2,和公式、10.3,5。3、计算所得2a、s.x,ξfp,bh0fp时 图10,3 5 2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应符合下列公式规定、式中,h0fp 预应力复材筋合力点距混凝土受压区边缘的距离,mm、x0 极限状态时的中和轴高度,mm.α β、混凝土受压区等效矩形应力图形系数、εc、混凝土受压边缘应变.1。当0 εc.ε0时,式中 ε0,混凝土压应力达到fc时的混凝土压应变、当计算的ε0值小于0 002时,取为0 002.2、当ε0,εc.0,0033时、式中。M 弯矩设计值,kN.m、x 混凝土受压区等效矩形应力图高度、mm,fy。受拉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 As,受拉钢筋的截面面积.mm2,f.y,受压钢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N。mm2.A s,受压钢筋的截面面积,mm2.Afp,所配预应力复材筋横截面面积 mm2,σfp.预应力复材筋的应力。N、mm2、σfp取Efpεfp。其中.εfp为复材筋的应变 h0、受拉钢筋面积重心至受压边缘的距离、mm。b,构件截面宽度 mm,h,f。T形,I形截面受压翼缘高度.mm。b、f T形、I形截面受压翼缘计算宽度.mm,按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 2010第6 2、12条的规定计算,a s.受压区纵向钢筋面积中心至受压边缘的距离、mm.10。3,6.同时配有预应力复材筋和非预应力复材筋的混凝土受弯构件.应按平截面假定根据截面上内力平衡和力矩平衡建立方程组计算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非预应力复材筋的应力不应大于其抗拉强度设计值。10 3.7。体外预应力复材筋混凝土梁 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应符合本标准附录L的规定,10 3,8、预应力复材筋混凝土构件应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抗裂和变形验算。并应进行预应力复材筋应力验算、复材筋混凝土构件的容许挠度可按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3,4。3条规定执行,10、3 9、预应力复材筋混凝土受弯构件中当非预应力筋采用普通钢筋时,其抗裂控制要求可按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确定.当非预应力筋采用复材筋时。其抗裂控制要求可根据工程需要确定、但最大裂缝宽度不应超过0 5mm,10.3,10。预应力复材筋的等效应力σfp,k应按下式计算.计算结果不应大于本标准第10 1 3条规定的复材筋拉应力限值、式中.σfp k,预应力复材筋的等效应力.N,mm2,σsk.按荷载标准组合或准永久组合计算的预应力复材筋混凝土受弯构件中纵向受拉筋的等效应力.N。mm2.按本标准式 10。3 11,4 计算,10、3。11 在荷载标准组合或准永久组合下,要求不出现裂缝的预应力复材筋混凝土受弯构件、且非预应力筋采用普通钢筋时,抗裂验算可按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方法进行.允许出现裂缝的预应力复材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在荷载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的最大裂缝宽度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ωmax 受弯构件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的最大裂缝宽度.mm、Ate,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mm2,deq 受拉区纵向复材筋的等效直径,mm,rf 受压翼缘加强系数,c、最外层纵向受拉复材筋外边缘至受拉区底边的距离 mm,ψ.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 σsk、按荷载标准组合计算的预应力复材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纵向受拉筋等效拉应力。N,mm2。Mk。按荷载标准组合计算的弯矩、取计算区段内的最大弯矩值。kN m ρte,按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计算的纵向受拉筋的等效配筋率。M2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构构件中的次弯矩,kN,m.z、受拉区纵向非预应力钢筋和预应力复材筋合力点至截面受压区合力点的距离 mm,Np0。混凝土法向预应力等于零时,预应力复材筋和普通钢筋的合力。N,e,考虑外荷载和次内力作用的轴向力作用点至受拉区纵向非预应力钢筋和预应力复材筋的合力点的距离,mm ep、合力Np0的作用点至受拉区纵向非预应力钢筋和预应力复材筋的合力点的距离.mm,10,3,12、预应力复材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挠度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计算、对于矩形,T形.倒T形和I形截面预应力复材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按荷载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的截面抗弯刚度B可按下式计算、式中。Mq。按荷载准永久组合计算的弯矩 取计算区段内的最大弯矩值。kN,m。Bs 荷载标准组合计算的受弯构件的短期抗弯刚度 N,mm2,按本标准第10、3 13条确定,θ,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对挠度增大的影响系数.可取2.对于翼缘位于受拉区的倒T形截面.θ应增加20 当有可靠工程经验或测试数据时,可按实际情况取值。10.3,13 预应力复材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抗弯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不出现裂缝的受弯构件。应按下式计算、Bs。0。85EcI0,10。3.13、1,2 允许出现裂缝的受弯构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I0 换算截面惯性矩,mm4、纵向受拉筋的等效配筋率.kcr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的开裂弯矩Mcr与弯矩Mk的比值、当kcr,1。0时 取1、0.ω,系数.αE,复材筋弹性模量与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比值,γf。受拉翼缘截面面积与腹板有效截面面积的比值,σpc。扣除全部预应力损失后,由预加力在抗裂验算边缘产生的混凝土预压应力、N。mm2,γ。混凝土构件的截面抵抗矩塑性影响系数.按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7、2,4条的规定确定、Mcr。构件的正截面开裂弯矩值、kN m。W0。构件换算截面受拉边缘的弹性抵抗矩、mm3.ftk,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N,mm2 10。3 14、预应力复材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受剪截面。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10 3.15 预应力复材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公式的规定.1 采用普通钢筋作箍筋的构件应符合下列公式的规定 V,Vcs Vp、10,3。15,1 Vp,0,05Np0,10.3。15 2,式中,Vcs。构件斜截面上混凝土和箍筋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kN、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计算 Vp,由预加力所提高的构件受剪承载力设计值.kN.Np0 计算截面上混凝土法向预应力等于零时的纵向预应力筋及非预应力筋的合力,kN,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计算,2。采用复材筋作箍筋的构件应符合下式的规定。V、Vcf、Vp。10。3、15,3。式中 Vcf,构件斜截面上混凝土和复材箍筋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按本标准第10,2.9条的规定计算,10,3.16,预应力复材筋合力点处混凝土法向应力等于零时的预应力复材筋的应力σfp0。应符合下列规定,1。先张法构件,应按下式计算.σfp0。σcon,σl,10、3。16,1、式中,σl,预应力损失值、2。后张法构件 应按下式计算、σfp0、σcon、σl Efp,Ec σpc,10.3,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