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水路运输8.5,1。企业的总体规划和当地水路运输发展规划是工业码头总平面布置的主要依据,符合码头生产工艺要求是码头总平面布置的基本原则.8,5、2,根据企业有水路运入,运出的货物种类 特性。吞吐量,供应来源和销售地点、港口与厂区的联系条件 航运条件 船舶形式,河海特征、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水域,陆域设施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全面比较.慎重确定港址,根据水路运输的特点、充分考虑港区的水域和陆域条件 其中以水域条件最为重要、确定一个港址,应作详细勘察.除应掌握和研究一般港址所需的自然因素资料外 还应重点研究下列各种自然因素,1、影响船舶航行和货物装卸作业的气象因素.2.影响船舶抛锚的水底情况.3 影响筑港工程的水文自然因素、4 影响船舶航行和筑港施工时的水位变化情况.港口水域的设计低水位应与所在航道的设计低水位相适应.一般采用多年历时保证率90,98、的水位 水库港的设计低水位宜采用水库的设计死水位,进港航道和码头前水域的设计水深、应保证设计标准船型的安全通过,靠离和装卸作业的顺利进行,码头前沿水深应大于设计标准船型本身的满载吃水 考虑远期船型、和船舶龙骨下的最小富裕水深、一般为0、3m.0,7m.的和 淤积性河道要大于附近航道的保证水深。8.5,3,本条系参照现行国家标准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 50187的规定制定的,我国地少人多。节约用地是我国基本国策、码头的总平面布置也必须贯彻这一方针政策 避免多占或早占土地。企业的散状物料码头,油类码头等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扬尘、漏油等有害物质 而保护环境 防止污染是关系到人民健康的大事.故设计中除在工艺上应积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外,对码头及其陆域的各项设施的布置 也要充分考虑相互间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8、5,4,本条是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的规定制定的、对码头水域的布置、本条作了三款原则规定 具体说明如下。1、码头前沿高程,斜坡码头 浮码头等为坡顶面高程.确定得过高,则基建工程量大,投资费用高.装卸作业起吊行程长或斜坡转运距离远.影响生产效率、过低 洪水期间可能导致码头被淹没。不能满足正常生产需要。此外、码头装卸作业和前.后方场地内的贮运作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故码头前沿高程与前。后方场地应便于合理衔接 2。水位低、码头前沿水深浅、不能满足设计船型吃水深度要求。船舶难以靠离码头.甚至会造成坐底搁浅事故,因此.应根据设计船型经济合理地确定码头前沿设计水深,保证在设计低水位情况下。码头仍能正常作业,3.码头水域平面尺度的要求应满足船舶能安全地靠离码头。系缆和装卸作业的要求。否则将影响正常生产,上述三款具体要求应符合现行港口工程技术有关规范的规定,8.5,5,本条系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 50187的规定制定的。对码头的陆域布置,本条作了三款规定。具体说明如下,1。陆域各项设施的布置应以,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为原则。装卸.仓库.料场等主要生产设施与船舶装卸作业紧密相关,为使各项作业有机配合、缩短物料流程.故上述设施应靠近码头布置 辅助设施,行政管理和生活福利设施与生产工艺流程没有直接联系 仅是间接的服务与生产,故应在方便服务的前提下 因地制宜布置,以节省土地和工程费用,2。物料从码头至库,场及库,场至用户,车间,之间的往返运输、是码头生产的重要环节,为了节省基建投资、降低运输成本、应力求物料运输顺畅,路径短捷,当采用无轨车辆直接转运货物时、为使空重车辆分流,互不干扰 故进出码头的通道不宜少于2条,相应库区道路采用环形布置,以避免车辆交叉干扰和堵塞。3。为使码头水域和陆域的生产作业相互协调。陆域场地的设计标高、应与码头前沿高程相适应.当采用铁路或道路运输方式转运货物时 若两者标高相差过大、势必增加铁路 道路的纵坡,恶化运输条件.为使陆域场地的雨水能顺利排出而又不致冲刷地表.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场地宜有0,5,1 0.的坡度 取值大小根据土壤性质而定,渗水性强的土壤 坡度可适当减小,反之。应适当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