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台阶式布置6.3,1 场地台阶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根据地形及总平面布置确定、场地台阶的长边宜平行于地形等高线布置。2。应按生产区划分场地台阶。场地台阶数量宜根据地形条件和生产工艺要求确定。生产有联系的建。构、筑物应布置在同一场地台阶或相邻场地台阶上,3、应能减少土石方和建 构、筑物基础的工程量,4 场地台阶的宽度应满足建、构,筑物。运输线路,管线和绿化等布置要求 以及操作。检修 消防和施工等要求,5。场地台阶高度应按生产工艺、物料运输,地形及工程地质条件 以及场地台阶间运输联系等要求确定、不宜大于6m.条件受限时可提高。但场地台阶应安全稳定。6.3,2.场地台阶与建。构、筑物的距离应符合本标准第6 3、1条第4款的规定.场地台阶坡脚至建,构.筑物的距离应满足采光,通风 排水及开挖基槽对边坡或支挡设施的稳定性要求、并不应小于2m,场地台阶坡顶线至建,构。筑物的距离应根据建。构,筑物基础侧向压力不增加边坡或支挡设施所承受的压力确定、布置在稳定土坡坡顶的建 构。筑物。当垂直于坡顶边缘线的基础底面边长不大于3m时,基础底面外边缘线至坡顶线的水平距离a.图6、3 2.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并不应小于2、5m,条形基础,矩形基础式中.a.基础底面外边缘线至坡顶线的水平距离。m,b、垂直于坡顶边缘线的基础底面边长,m、d。基础埋置深度、m.β、边坡坡角,6。3。3 基础底面外边缘线至坡顶线的水平距离不能满足本标准第6、3 2条规定时、边坡坡体稳定性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和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的有关规定 2.布置在抗震设防区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6。3,4,场地有放坡条件且无不良地质作用时,场地挖方边坡和填方边坡宜采用坡率法。边坡的坡率允许值应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工程类比的原则分析确定。对于岩质边坡高度超过30m.土质边坡高度超过15m的边坡工程或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的边坡工程、应进行专项设计 并应采取支挡及加固措施。同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30的有关规定,6 3。5、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边坡、坡率允许值不应单独采用坡率法确定.应与边坡支护方法联合确定、1、放坡开挖影响相邻建、构。筑物安全的边坡,2、地下水发育的边坡 3,含有软弱土层等不稳定的边坡。4,坡体内有外倾软弱结构面或深层滑动面的边坡,5,单独采用坡率法不能改善整体稳定性的边坡,6、地质条件复杂的一级边坡,6、3,6,填方边坡采用坡率法时.可采用加筋材料等新材料,6 3。7 采用坡率法时 应对边坡采取坡面绿化,排水处理等环境整治措施。6。3,8.边坡工程地质条件良好.土.岩.质均匀,无外倾结构面且边坡稳定时,岩质挖方边坡和土质挖方边坡坡率允许值可按表6 3,8、1和表6,3 8,2确定。6,3。9,当填方工程地质条件良好时.填方边坡坡率允许值宜按表6 3.9确定。6、3.10,下列边坡的坡率允许值应通过稳定性计算分析确定 1,有外倾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及土岩混合边坡。2、软弱.易风化等岩土构成的边坡、3、临近坡顶边缘有影响边坡安全稳定的荷载时。6,3.11、场地台阶的边坡具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采取防护措施、1 边坡整体稳定但坡面岩土体易风化、流失 剥落 或有浅层崩塌、滑落及掉块等地段.2,自然的悬崖。陡坡,侵蚀严重的地段。3。填土边坡受水流冲刷的地段 6 3.12,厂内场地台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支挡设施、1,切坡后的陡坎,或因工程地质不良需采取支挡措施方能保持边坡稳定的地段 2,为减少占用耕地或因建.构.筑物布置需要,造成挖方,填方边坡放坡受限制的地段,3.可减少挖方 填方高度或挖方 填方工程土石方工程量的地段、4 受水流冲刷产生坍塌或滑动的河,渠边坡,采用常规铺砌护坡不能满足防护要求的地段.5,采用高站台、低货位及协作货位进行装卸的地段,6.3.13,受地下水和地表水影响的边坡.应结合排水设计进行边坡防护。6.3 14,在湿陷性黄土和膨胀土地区、厂内场地台阶边坡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GB,50025和,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50112的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