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图根控制测量5、2,1。为了保证大比例尺地形图质量.图根点相对于邻近等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0 1mm 这是一个传统指标。主要是基于图面展点误差和眼睛分辨率的考虑 5.2.4.关于图幅中图根点的数量、测绘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平板测图已成为经典,但经典测图对图幅中图根点的数量要求 正是为了保证在不同测站测图时以最大视距测得的地形点的衔接和点位精度 通常取最大视距长度的70,作为半径求出单个图根点有效测图面积.再分别推算出各种比例尺每幅图最少图根点的个数 表11第5列是全站仪测图和RTK测图对图根点数量要求的基本参考值 对于全站仪测图。由于电磁波测距代替了视距测量。有效降低了对图根点密度的要求,表中数值约为经典测图所需图根点个数的1 4,RTK测图对图根点的要求、主要是用于对系统的校正,检核或进行全站仪联合作业使用,图根点的数量要求再减少1.2。5。2,6,RTK图根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为本次修订新增内容、5。2、7,关于图根导线测量的规定,1.图根附合导线长度,导线全长的最大相对闭合差的估算公式为 式中.K,导线端点闭合差与导线中间点子差后点位中误差的比例系数.L。导线全长。M2.导线中间点子差后的点位中误差、根据本标准第5,2.1条、图根点相对于邻近等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0。1mm,的规定,则有实地误差式中。M.测图比例尺的分母、按双等影响考虑。有K,7。令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所以本标准取附合导线长度为L αM。2,对于地形隐蔽和地物复杂的地区。布设1个层次的图根控制,图根点数量往往难以满足要求、需要进行二次加密,由本标准第5。2。1条知.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图上0,1mm,因此 二次附合图根点相对于等级控制点的点位精度,按0、1、2、mm估算.对地形图的精度影响不大 5,2。8。关于支导线边长和边数的规定,由于全站仪所得边长的精度不等,故在相同精度要求的条件下,按直伸等边支导线推算端点的纵横向误差、式中 mt.测距支导线端点的纵向中误差、mu 为支导线端点的横向中误差,计算时、mβ取20,a。b,D取10。5,10,6 D.则支导线的推算和取用边数为,本次修订删除量距导线的相关技术要求.5、2 9、关于极坐标法布设图根点,图根点点位中误差按图上0.1mm,测角中误差按20,测距中误差按20mm计、则比例尺为1,500时、边长可达450m.1。1000时.边长可达1000m.考虑一定的精度储备和作业方便。极坐标法布设图根点的最大边长采用表5 2,9、2所列数据、5 2.10。卫星定位实时动态测量法已成为图根补点的主要方法,用交会法进行图根补点时。根据理论计算分析、当交会角在30.150 之间.交会误差较小、交会补点的质量较高,5、2。12 图根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是根据每千米高差中误差为20mm进行设计,并参考工程测量单位的实践经验制定的,由于五等水准是因工程需要而对水准测量精度系列的补充.见本标准第4 2,1条条文说明、就应用的普遍性而言,本条将图根水准起算点的精度定位于四等水准高程点 对于水准支线的布设 因其不能附合或闭合至高级点且精度较低,因此。本标准将路线长度缩短为附合路线长度的一半。即不大于2.5km,并采用往返观测 5,2。13,图根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其闭合差与5。2 12条40.L相当.附合路线长度.通常也要求与图根水准测量相当,5 2,14 由于卫星定位实时动态测量缺少必要的检核条件,因此规定要进行2次独立测量.较差限值与图根点的精度一致 5。2。15、图根控制测量内业计算和成果的取位要求,是为了避免计算过程对观测精度的损失,5,2。16、图根控制测量的成果检查,包括边长、角度或导线联测检核等方法.本条为修订新增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