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监。测13,0,1.为使监测充分发挥技术经济效益,应根据设计要求。并结合工程的地质和水文气象条件.施工工序。方法,干坞施工、管节浇筑.基槽回淤.管节拖运系泊和沉放.以及监测目的等编制切实可行的监测方案,监测工作可为设计参数修订、设计变更,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优化提供依据.应密切跟进施工进度、及时调整监测计划.量测部位和测点布置应根据设计要求 环境条件,量测项目、量测仪器设备性能和施工方法等确定。测点安装应牢固可靠 易于识别,并做好标志及相应的保护措施、严防损坏.13 0,2。场区控制网宜充分利用勘测设计阶段已有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也可建立独立施工控制网,沉管在预制,浮运 安装这三个施工场区的控制网宜用同一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13,0。3,固定干坞在注,排水过程中、应对基坑的支护实施连续监测,13,0 5 移动干坞一般为钢结构、属于弹性结构、沉管管节的质量相当大、移动干坞在承受管节的荷载后、干坞的变形是必然的、管节预制的监测控制点必须随干坞的变形而做出相应的修正 以保证管节预制的几何尺寸符合要求.13.0,6,掌握施工区域的潮位。水流速度,水容重,含砂率等水文资料。是为了在管节出坞.浮运.安装期间对相关水域的潮位.水流速度、水容重,含砂率等进行实时监测。由于沉管隧道工程的特殊性、在沉管隧道施工过程中。存在管节的寄放,浮运.安装等工序,寄放.浮运、安装过程中.施工水域的水文。气象条件对沉管隧道的施工质量影响甚大 必须确保施工的安全,可靠,13 0,7。同一水域中。回淤强度受水深及水文状况影响,回淤强度随着水深的增加而增强 汛期的回淤强度比枯水期显著增强,应根据不同的回淤强度设定测量回淤的时机。提高前后两道工序之间回淤量的准确性、13,0 9,管节在浮运、下沉 对接过程中 尤其是对接过程中,部分监测工作由监测人员在水下进行,对需要由监测人员直接在水下进行的监测工作、应符合潜水工作的规定。13、0。10、管节基础刚度变化大的地方应增设测点,对由施工段组成的管节,应在管节的中间每个施工段两侧增设测点。当管节内压载混凝土换填分仓段依次实施换填时。每换填一个仓段之前和之后应监测不少于一次.13。0,11,沉管隧道在管节安装对接完成后。管节自身的质量将逐渐加大.回填也对管节的抗浮及侧移产生影响.管节基础所承担的荷载变化将会导致基础变形而重新达到受力平衡。通过监测.记录并分析沉管隧道的变形速率及变形量的时态变化、作为后续施工和设计采取相应措施的依据 13,0.13、沉管隧道的设计常以工程类比法为主.并以现场监测进行工程实际检验和修正 因此监测,施工。设计单位必须紧密配合。共同研究,才能完成设计施工的全过程 13。0.14、运营监测是为了考验一些新技术,新方法的长期可靠性和稳定性.应予以重视.将监测资料列入竣工文件、是为隧道的施工积累资料 为其他类似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并为运营管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