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监、测13.0,1,开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施工环境 工期安排,施工方法等编制监测方案。1。监测方案的内容应包括.组织机构,管理体系及监测项目.监测仪器、监测方法。测点布置、监测频率 数据处理,反馈方式等,2,在监测环境恶劣时、应有应急监测方案 3 监测计划应与施工进度计划相适应,4 监测工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 13 0,2。固定干坞的测量控制网点应根据设计总平面图和施工总布置图布设、13 0,3.固定干坞监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的规定、13,0。4、管节预制采用移动干坞时,移动干坞应设独立的测量控制网、13,0,5。移动干坞在管节预制过程中的变形监测。应在管节预制的每工序之后不少于一次,13 0。6,应对施工区域的气象.水文,生态环境监测.13,0 7、应掌握施工区域回淤强度变化的资料、设定测量回淤的时机.1.沉管的基槽与基础垫层回填时。宜在下道工序开始前5d 含5d 内测量前道工序完成面的回淤 2,先铺法基础垫层施工中。对基础垫层的回淤测量宜在管节安装前2d,含2d 内进行,3,后填法基础垫层施工中、宜在基础垫层施工前2d,含2d.内测量基础回淤。13。0,8 管节寄放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节寄放可分为坐底寄放和漂浮寄放。1.坐底寄放应量测寄放位置的尺寸与标高.管节寄放期间 应对管节进行位移监测、检查管节和锚定块是否有漂移,起浮现象。并对管节周围回淤进行检查 2 漂浮寄放应量测寄放区基槽的尺寸与底标高,管节寄放期间。检查管节和锚定块是否有漂移现象 管节的干舷是否满足设计要求、2,检验方法 流速仪,测深仪、管节和锚定块用水准仪.全站仪进行观测 回淤采用声呐扫测、双频测深结合测深水砣进行 13,0,9 管节在浮运 下沉.对接的移动过程中 对管节的姿态应进行不间断的监测,13、0。10,管节压载置换的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置换过程应对管节的姿态进行监测 1,测点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管节的四个角点必须设置测点.按需要在适当部位增设测点 2,方法应符合表13、0,10的规定,2,检测方法.全站仪。水准仪,13,0 11.对沉管段及衔接段的监测应不间断地进行。并及时将监测结果反馈给相关单位,1,对沉管段及衔接段的监测应以既定的监测频率进行监测 2。在锁定回填的全过程中 对管节姿态应进行实时监测,3。在一般回填及覆盖回填的各施工阶段.对管节在工序前后进行监测,4。应在管节混凝土压载置换的每道施工工序前后进行监测,13。0,12、管节之间的结合部及管节与衔接段接合部的监测,应与管节监测同时进行。监测内容包括接合部两侧的相对位移变化,接合部止水带压缩量和止水带的变形、13、0 13,监测信息应及时分析 处理,反馈。以确认或修正设计参数或施工方法.宜利用计算机实现量测数据采集实时化,数据处理自动化 数据输出标准化 13、0、14,竣工文件应包括下列监测资料,1,监测方案及对监控量测方案的补充.变更、2.现场测点布置图及现场监测的说明 3.按工程的监测要求 对工程的各分部分项。各阶段监测成果和监测的总结报告、4,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的设计及施工变更结果的反馈记录 5 运营监测点应在施工期间埋设.运营期间延用施工期间监测点时 竣工时应将施工监测资料一并移交给建设方指定的接收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