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路 线7.2,1.石油化工工厂道路的布置除满足交通运输的常规需要外,根据石油化工工厂的特点 本规范对以下主要方面做出规定。1。对于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对厂区道路提出的消防方面的要求 必须满足,本规范不再重复规定,2、厂区主要道路规整顺直 主次干道均衡分布.成网状布局,均有利于消防作业和厂容美观,因此做出规定。3。大型石化企业在上下班时进出厂附近主干道人流量和车流量很大。厂内交通事故多半发生在上述路段,道路布置应合理地组织人流和车流、将以人流为主的路段和出入口与货运为主的路段和出入口分开设置.以减少交通事故、保障交通安全,4 以原料及产品运输为主的厂区道路。通行车辆多而繁杂.不易管理 如果穿越生产区 对厂区安全极为不利 因此应该尽量避免其穿越生产区、5,石油化工工厂占地规模大 为满足消防和危急情况下人员逃生的需要,厂区应在不同方位设置至少2个通往外部的出入口直接与道路相通.7。2,2,回车场的设置是道路系统的补充 尤其是在尽端式道路和直线段过长的道路上.设置回车场有利于消防车辆迅速通过、避免消防车辆受阻,7,2,3,石化企业厂内道路横断面的设计、可以归纳为三种标准类型,1,城市型.车行道一般低于附近地面 沿道路设置的专用人行道以高出的路缘石与车行道分开 一般采用暗管系统排除路面及附近地面的雨水。2.公路型.路基一般高出设计地面、路面承担混合交通 采用明沟系统排除路面及场地雨水,主沟有时采用暗沟 3。混合型,兼有以上两种类型的特点,路侧设专用人行道、与车行道分开,采用明沟或暗管排除雨水 路面与附近地面衔接不紧密.路基高度可在一定规范内调整、化工厂尚存在道路一侧为城市型 另一侧为公路型的混合型.三种类型道路各有适应条件 概括如下 1 城市型适用于、1。人流、车流都比较繁忙且人流高峰时仍有较大车流出现,不能互相借道通行的路段。2。建筑密集。附近地面铺装面积比例较大的路段.3。清洁美观要求高的路段,4。采用暗管排除雨水的地段,2,公路型适用于,1.机动车流与人流高峰时间可以错开的路段、2。街区通道开阔且地面铺装少的地段、3、美化要求不太高的路段 4,地面起伏较大且坡坎较多的路段,5 采用暗管排除雨水有困难的厂区,3,混合型适用于,混合型综合以上两种类型道路的特点,对于宜采用明沟排除雨水的厂区 可在人流大、美化要求高的路段采用、可作为基本上采用公路型横断面厂区局部路段的补充类型.由于设计长期形成的传统做法,化工厂一般以城市型横断面为主、炼油厂一般以公路型为主 城市型清洁,美观,行人安全 但排雨水需配置暗管系统。城市型一般使单车道路面宽度的使用受到限制,城市型在不良水文地质条件下将增加路基的处理费用、因此,造价一般较公路型为高。而车流 人流均不大的厂内次干道采用公路型 能发挥路面的多用功能 根据以上分析,综合传统做法,本条对三种横断面类型提出分区域有选择采用的规定 设计中可结合不同场合,灵活运用 分向式.两块板式、横断面的选择。由于厂内道路交通量的不均衡性 流量高峰集中在上下班短时间内、高峰流量的单一方面性.高峰时间内流向基本一致,道路交通无必要安排车辆分向行驶,因此,厂内道路不宜设计为由分车带分开的双幅车行道横断面型式。7、2,4 影响道路宽度的因素很多,如机动车流量.自行车流量、人流量.通行车型,计算车型 横断面类型以及总平面布置.绿化布置等对于道路宽度的确定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厂内道路的交通特点,一是交通量的不均衡性,上下班前后约各20min时间内形成流量高峰 二是高峰流量的单一方向性、三是人流高峰时间可与机动车流高峰时间错开 这就为厂内道路采用混合交通,借道通行 提供了有利条件.按混合交通进行厂内道路宽度的设计、是符合实际的、也是经济合理的.目前 虽然石油化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但定员并没有大量增加。甚至很多老厂还在减员、因此。本规范对道路宽度的规定并未增加、如果没有计算数据,道路路面宽度一般可按表7,2.4确定,表中数值系指路面宽度 不包括路肩,本表数据适用于一般车型通行的路面 对于经常通行超宽车辆的道路则应验算后采用、7,2.5。汽车在弯道上行驶,为保证车辆不倾覆、不滑移和乘客适宜的舒适感。应采用足够大的弯道平曲线半径 使车辆以计算车速在弯道上行车不致产生过大的横向力.平曲线最小半径的计算,按照车辆在弯道上行驶时的受力分析.导出计算车速时的圆曲线最小半径计算公式,式中。V。计算行车速度 取5km,h,i、路面超高横坡度、μ.横向力系统。为车辆行驶在弯道上的横向力Z与车辆重力G的比值,弯道处行车应使μ值符合,1。μ值应小于路面横向摩擦系数φ0 否则车辆将产生滑移,当路面潮湿情况下、水泥路面φ0,0.3 沥青路面φ0,0,24。中级路面φ0,0,18,2.应使乘客不因μ值过大而感到不舒适、根据试验,随μ值增大乘客产生的心理反应 当μ,0.1。转弯不感到有曲线存在、很平稳.当μ,0,1.转弯稍感到有曲线存在。但尚平稳 当μ。0.2。转弯感到有曲线存在.乘客稍感不稳定.当μ。0。4。转弯非常不稳定,站立不住、有倾倒的危险 又根据美国州公路工作者协会的研究。当车速小于70km,h、μ.0.16是乘客舒适感的界限。北京市政设计院设计推荐值,大客车μ。0,10 0、15,小客车μ、0,15、0,20,货车μ、0.15,0。20 3.弯道处随着μ值的增加而增大轮胎及燃料的消耗.根据试验资料、当μ 0.10时,燃料消耗将增加10、轮胎消耗将增加120。当μ,0。20时.燃料消耗将增加20 轮胎消耗将增加290。因此,在条件许可时.采用较大曲线半径对运输及行车都是有利的,平曲线半径控制值分为以下三种,设计中应根据曲线设计的客观条件选择。在条件允许时 应尽量择用大半径曲线,以利长期车辆的运行、1,极限最小半径,是将μ值和超高横坡度i值都用到容许时得出的半径数值。只宜在特别困难的场合下采用,2.一般最小半径 也叫推荐最小半径,计算μ值较容许的要小 乘客有适宜的舒适感.经过计算的曲线控制半径如表6 表6,曲线控制半径计算值7、2。6 厂内道路交叉路口转弯半径,以往设计中城市型道路以内侧路缘为准、公路型道路则往往以路基边缘为准.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编制中。对不同车型进行了多次试验.观察车轮行驶时的轮迹半径,在低速行驶时、不同载重吨位车型的前外轮实测量小转弯半径见表7、表7 各车型外轮实测转弯半径、石化企业厂内一般通行小于15t的载重汽车,施工及检修时。有大型挂车和大型汽车吊车通行、需要搬运的大型设备一般设置在主干道或次干道附近的项目中,根据以上情况,本规范按道路分类分别规定交叉口最小转弯半径值 并统一由路面内缘算起。以方便设计的引用,规定取值与现行国家标准。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基本一致,7.2.7。汽车行驶时 驾驶人应能随时看到前方路面上的障碍物,为此。在弯道处。纵坡凸形变坡处和交叉路口 应保证计算车速下的最短视矩的需要,1.停车视距,是指行车时,驾驶人发现前方路上的障碍物.采取紧急制动使车辆能在到达障碍物前停车的最短距离。2,会车视距,在同一条道路上相对行驶的车辆.为避免相撞 双方都采取紧急制动措施,使两车安全停车所需要的最短距离、一般为停车视距的二倍.当受条件限制,采用会车视距有困难时.会车亦可允许采用停车视距.但应设置分道线或会车反光镜等安全措施、3,视距横净距 弯道或交叉路口转弯处 驾驶人视线可能被弯道内侧的各种障碍物所阻挡,不能保证视距要求,此时应清除视距横净距范围内的障碍物、以保证计算车速下行车的安全。厂内单个管架,灯柱等孤立设置.有时不可避免要设在横净距范围内,往往移位困难、此类设施一般对视距影响不大 为此规定视距横净距范围内.可以保留上述设施,本规范计算行车速度为主干道25km,h,次干道15km h.因此 视距也据此相应调整 并与现行国家标准。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一致 7、2 8。现行国家标准,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关于厂内道路最大纵坡的规定为,主干道6,次干道8、支道及车间引道9,对于石油化工厂 情况比较简单,最大纵坡应以总平面布置,交通运输要求和行车安全为主要条件、以车辆爬坡动力性能为次要条件、为了危险货物的运输安全、规定经常运送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原料及产品运输道路的最大纵坡不得大于6。7,2,9。石油化工厂占地规模大,职工有时在厂内需乘自行车 因此 厂内道路纵坡设计应适应自行车的通行需要 使体力一般的人能够骑车上坡。下坡时不因滑行车速过高而造成交通事故、7.2、10.在纵坡变更处设置圆形竖曲线.是为了缓冲因动量变化而产生的冲击力和满足视距的要求、以保证行车安全和舒适.由于石油化工厂内行车速度不快,同时考虑到竖曲线长度不应小于20m,故规定竖曲线半径不应小于200m.7.2,11,此条依据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及。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GB,4387制订,7,2、13,由于石油化工厂工艺装置和多数辅助生产设施都是露天布置、街区内道路在厂内道路中占有一定比例,有必要对街区内道路做出相应规定、参照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中工艺装置布置的有关规定 分三个层次提出了街区道路的规定。7,2.14、本条对人行道的布置提出规定 1。主干道及人流集中的次干道,当车流量较大,采用混合交通影响人行安全时。应在车行道两旁设置人行道、人行道宽度下限为1,0m,需要加宽时。宜按0。50m的倍数递增 为保障行人安全 沿道路设置的人行道 按城市习惯做法,道缘应高出路面0.15m。0。20m 当采用明沟排水时 为便于雨天人行方便和道面清洁,单独设置的人行道面宜高出地面0.10m、并在适当位置设置流水槽、避免阻排雨水、2,人行道坡度过大时 应考虑适当布置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