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行李,包裹用房5、5。1、行李为随旅客出行物品、为方便旅客 托运位置宜靠近进站口,提取位置宜布置在出站口.这样符合旅客流线的要求。5,5、2 特大型站的行李和包裹量大、作业频率高且物品复杂,行李,包裹库房与跨越股道地道相连,将大大减少拖车在站台.站内作业时对站内流线形成的干扰.并可提高作业效率,5 5。3、包裹库的规模主要取决于包裹的储存量。由于行李,包裹分开后对其业务性质影响不大。故本次规范修订其用房组成仍按包裹库存件数分四个档次配置房间,原规定包裹用房中计划室。行包主任室。安全室等用房在本次修订中划入办公室范畴 因为各站行包部门下属组织分工名称不统一、因此房间名称以办公室统列,不再按具体分工机构单列。5。5 4.有关包裹库.行李库设计的规定、各旅客车站包裹库的设置位置统一、主要是考虑列车编组和车站组织货物流线,同时包裹库设置位置应考虑缩短包裹流线 避免与旅客流线相互干扰,特大型,大型站建设用地受到限制、不能满足要求,所以在这些车站一般设多层包裹库房,层间设垂直升降机和包裹运输坡道以保证运输通道的畅通,5,5,5 每件包裹占地面积0,35m2。是根据下列分析计算确定。上述计算中.堆放面积占使用面积的比重,发送及中转包裹采用0.40.到达包裹采用0,42 及每件包裹平均占地面积为0,45m2,均根据1990年铁道科学研究院对包裹运输设备能力查定研究课题成果确定.发送,中转.到达包裹平均每件包裹折合占地面积,0 322.0、357、2、0、34,m2、为使包裹库具有一定余地.规定为0,35m2、件。每件包裹折合占地面积按0,35m2确定已使用多年,按此指标计算仍然满足使用要求 5,5。6 设计包裹库存件数2000件及以上旅客车站所在地区,一般工矿企业单位比较集中 发送及到达包裹件数较多.有的企业单位与车站签订合同,到达包裹由站台直接装车出站.不需进库存放、为便于这些包裹临时在室外停放,在新建或改扩建包裹库时 宜考虑预留室外堆放场地。该室外场地指位于包裹库侧面或站台方向的位置、为便于管理,不宜设于站房平台方向、以免影响车站环境及旅客通行,5,5.12。表5,5 12列出的包裹托取窗口数量是根据发送,到达包裹库存件数提出的,按每600.1000件设一个托取窗口,相当于每日每一窗口管理包裹作业量400.600件左右,关于包裹托取厅的面积、主要为方便货主排队取票,交付款项、填写标签,安全检查及取送货物的通道等必要的活动场地.每一托取窗口最小宽度一般为4。6m,进深约6m,即一个托取窗口最小面积约为25。30m2、5、5.13、有的包裹体大、物重 托取柜台高度要适宜 通过调查及征询运营部门意见,将托取柜台高度及柜台面宽度定为0 6m,为便于笨重包裹托取及平板车进出.托取柜台应留出1,5m宽的运输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