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梁柱连接节点12、3.1、12 3,2、这两条为新增条文.12.3。3,原规范以及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节点域计算公式。系参考日本AIJ.ASD的规定给出.AIJ ASD的节点域承载力验算公式 采用节点域受剪承载力提高到4.3倍的方式 以考虑略去柱剪力,一般的框架结构中.略去柱端剪力项.会导致节点域弯矩增加约1,1倍,1 2倍、节点域弹性变形占结构整体的份额小。节点域屈服后的承载力有所提高等有利因素 鉴于节点域承载力的这种简化验算已施行了10多年 工程师已很习惯.故条文未改变其形式、只是根据最新资料和具体情况作一些修正 节点域的受剪承载力与其宽厚比紧密相关。AIJ.钢结构接合部设计指针,介绍了受剪承载力提高系数取4.3的定量评估。定量评估均基于试验结果,并给出了试验的范围,据核算,试验范围的节点域受剪正则化宽厚比λn,s上限为0.52、鉴于本标准中λn。s,0.8是腹板塑性和弹塑性屈曲的拐点,此时节点域受剪承载力已不适宜提高到4,3倍.为方便设计应用,本次修订把节点域受剪承载力提高到4、3倍的上限宽厚比确定为λn.s,0、6,而在0,6。λn,s。0,8的过渡段,节点域受剪承载力按λn、s在fv和4。3fv之间插值计算 参考日本AIJ,LSD.轴力对节点域抗剪承载力的影响在轴压比较小时可略去,而轴压比大于0.4时,则按屈服条件进行修正,0.8,λn,s.1,2仅用于门式刚架轻型房屋等采用薄柔截面的单层和低层结构,条文中的承载力验算式的适用范围为0 8,λn,s,1.4、但考虑到节点域腹板不宜过薄。故节点域λn s的上限取为1、2。同时.由于一般情况下这类结构的柱轴力较小.其对节点域受剪承载力的影响可略去.如轴力较大,则可按板件局部稳定承载力相关公式采用。σcr为受压临界应力 系数对节点域受剪承载力进行修正。但这种修正比较复杂。宜采用在节点域设置斜向加劲肋加强的措施 12,3,4、梁与柱刚性连接时。如不设置柱腹板的横向加劲肋、对柱腹板和翼缘厚度的要求是,1,在梁受压翼缘处 柱腹板的厚度应满足强度和局部稳定的要求.公式,12。3,4 1。是根据梁受压翼缘与柱腹板在有效宽度be范围内等强的条件来计算柱腹板所需的厚度,计算时忽略了柱腹板轴向。竖向,内力的影响。因为在主框架节点内、框架梁的支座反力主要通过柱翼缘传递,而连于柱腹板上的纵向梁的支座反力主要通过柱翼缘传递、而连于柱腹板上的纵向梁的支座反力一般较小,可忽略不计。日本和美国均不考虑柱腹板竖向应力的影响。公式、12,3、4,2,是根据柱腹板在梁受压翼缘集中力作用下的局部稳定条件、偏安全地采用的柱腹板宽厚比的限值、2。柱翼缘板按强度计算所需的厚度tc可用本标准公式 12.3,4.4,表示 此式源于AISC,其他各国亦沿用之,现简要推演如下。图19、图19、柱翼缘在拉力下的受力情况1.线荷载T.T 拉力.P,影响长度.在梁受拉翼缘处 柱翼缘板受到梁翼缘传来的拉力T,Aftfb.Aft为梁受拉翼缘截面积,fb为梁钢材抗拉强度设计值、T由柱翼缘板的三个组成部分承担。中间部分 分布长度为m,直接传给柱腹板的力为fctbm.其余各由两侧ABCD部分的板件承担,根据试验研究.拉力在柱翼缘板上的影响长度p。12tc,并可将此受力部分视为三边固定一边自由的板件.在固定边将因受弯而形成塑性铰、因此可用屈服线理论导出此板的承载力设计值为p.C1fct2c,式中C1为系数.与几何尺寸p,h。q等有关,对实际工程中常用的宽翼缘梁和柱,C1。3 5,5。0 可偏安全地取p.3、5fct2c.这样 柱翼缘板受拉时的总承载力为,2,3.5fct2c,fctbm.考虑到翼板中间和两侧部分的抗拉刚度不同。难以充分发挥共同工作、可乘以0,8的折减系数后再与拉力T相平衡。12,3,6.本条为新增条文,由于端板连接施工方便、做法简单,施工速度较快、受弯承载力和刚度大。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较多,故此在本次修订中增加了对端板连接的梁柱刚性节点的规定 12.3。7。本条为新增条文,具体规定了端板连接节点的连接方式,并规定了对高强螺栓设计与施工方面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