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容许长细比和构造要求10,4,1、受压构件的长细比不宜大于130εk 10。4 2。当钢梁的上翼缘没有通长的刚性铺板或防止侧向弯扭屈曲的构件时 在构件出现塑性铰的截面处应设置侧向支承 该支承点与其相邻支承点间构件的长细比λy应符合下列规定、式中。λy。弯矩作用平面外的长细比。l1,侧向支承点间距离,mm,对不出现塑性较的构件区段。其侧向支承点间距应由本标准第6章和第8章内有关弯矩作用平面外的整体稳定计算确定。iy。截面绕弱轴的回转半径。mm,M1、与塑性铰距离为l1的侧向支承点处的弯矩、N、mm,当长度l1内为同向曲率时、M1。γ、xWxf 为正、当为反向曲率时,M1、γxWxf,为负。10,4、3,当工字钢梁受拉的上翼缘有楼板或刚性铺板与钢梁可靠连接时,形成塑性铰的截面应满足下列要求之一 1、根据本标准公式.6、2,7 3、计算的正则化长细比不大于0,3 2。布置间距不大于2倍梁高的加劲肋.3。受压下翼缘设置侧向支撑、10,4。4。用作减少构件弯矩作用平面外计算长度的侧向支撑,其轴心力应按本标准第7、5。1条确定,10、4.5、所有节点及其连接应有足够的刚度.应保证在出现塑性铰前节点处各构件间的夹角保持不变 构件拼接和构件间的连接应能传递该处最大弯矩设计值的1。1倍,且不得低于0.5γxWxf,10 4.6、当构件采用手工气割或剪切机割时 应将出现塑性铰部位的边缘刨平,当螺栓孔位于构件塑性铰部位的受拉板件上时。应采用钻成孔或先冲后扩钻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