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基本设计规定3、1,一般规定3、1。1.为满足建筑方案的要求并从根本上保证结构安全,设计内容除构件设计外还应包括整个结构体系的设计,本次修订补充有关钢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包括结构方案 材料选用 内力分析,截面设计 连接构造,耐久性.施工要求 抗震设计等。进行钢结构设计时.本条所规定的设计内容必须完成,关于结构方案的选择.可根据相关理论及工程实践经验按照本标准第3章的规定进行,材料选择的规定见第4、3节.内力分析方面的规定见第5章,第6章,第9章规定了主要受力构件的截面设计,第11章。第12章为连接及节点设计的相关规定。与抗震相关的规定统一见第17章,钢结构防护方面的规定见第18章。其他各章为关于特定构件或节点的规定,对于某些结构可采用本标准第10章规定的塑性或弯矩调幅设计法。值得说明的是,这类结构进行抗震设计时。不管采用何种抗震设计途径。采用的内力均应为经过调整后的内力 3、1,2,原规范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其中设计的目标安全度是按可靠指标校准值的平均值进行总体控制的.遵照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本标准继续沿用以概率论为基础的极限设计方法并以应力形式表达的分项系数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计算。钢结构设计标准采用的最低β值为3 2。关于钢结构的疲劳计算,由于疲劳极限状态的概念还不够确切。对各种有关因素研究不足、只能沿用过去传统的容许应力设计法,即将过去以应力比概念为基础的疲劳设计改为以应力幅为准的疲劳强度设计、3.1 3。本标准继续沿用原规范采用的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同时以应力表达式的分项系数设计表达式进行强度设计计算,以设计值与承载力的比值的表达方式进行稳定承载力设计、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可理解为结构或构件发挥允许的最大承载功能的状态、结构或构件由于塑性变形而使其几何形状发生显著改变,虽未到达最大承载能力。但已彻底不能使用、也属于达到这种极限状态。另外、如结构或构件的变形导致内力发生显著变化.致使结构或构件超过最大承载功能 同样认为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可理解为结构或构件达到使用功能上允许的某个限值的状态。如某些结构必须控制变形、裂缝才能满足使用要求,因为过大的变形会造成房屋内部粉刷层脱落,填充墙和隔断墙开裂,以及屋面积水等后果、过大的裂缝会影响结构的耐久性 同时过大的变形或裂缝也会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不安全感,3、1,4、本条基本沿用原规范第3 1,3条 增加补充规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构件的安全等级。对破坏后将产生严重后果的重要构件和关键传力部位,宜适当提高其安全等级 对一般结构中的次要构件及可更换构件.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降低其重要性系数、3。1 5.荷载效应的组合原则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的规定 结合钢结构的特点提出来的,对荷载效应的偶然组合。统一标准只作出原则性的规定、具体的设计表达式及各种系数应符合专门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对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钢结构一般只考虑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当有可靠依据和实践经验时,亦可考虑荷载效应的频遇组合,对钢与混凝土组合梁及钢管混凝土柱,因需考虑混凝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蠕变影响,除应考虑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外、尚应考虑准永久组合、3 1、6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结构或构件的变形属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应采用荷载标准值进行计算,而强度。疲劳和稳定属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在设计表达式中均考虑了荷载分项系数、采用荷载设计值、荷载标准值乘以荷载分项系数 进行计算,但其中疲劳的极限状态设计目前还处在研究阶段。所以仍沿用原规范按弹性状态计算的容许应力幅的设计方法,采用荷载标准值进行计算,钢结构的连接强度虽然统计数据有限,尚无法按可靠度进行分析、但已将其容许应力用校准的方法转化为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包括各种抗力分项系数、故采用荷载设计值进行计算.3、1,7,直接承受动力荷载指直接承受冲击等,不包括风荷载和地震作用、虽然对于疲劳计算是应该乘以动力系数的,但由于一般的动力系数已在各个构造细节分类的疲劳强度、S.N,曲线中反映、因此。疲劳计算时采用的标准值不乘动力系数.3,1,8,由于不同的施工张拉方法可能对预应力索膜结构成型后的受力状态产生影响,故为了确保结构安全。一般情况下均应对其进行从张拉开始到张拉成型后加载的全过程仿真分析.3 1,9。本条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的基本表达式.适用于本标准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计算,符号S在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中为荷载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在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中为地震作用效应与其他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设计值 在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为以内力形式表达,在本条中,强度计算时、以应力形式表达。稳定计算时,以内力设计值与承载力比值的形式表达。式.3.1,9,3.适用于按本标准第17章的规定采用抗震性能化设计的钢结构,3,1 10 在各种偶然作用.罕遇自然灾害,人为过失及灾害,下。结构应能保证必要的鲁棒性。防连续倒塌能力,本次修订对倒塌可能引起严重后果的重要结构。增加了防连续倒塌的设计要求,3.1,11.钢结构设计对钢结构工程的造价和质量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除考虑合理选择结构体系外。还应考虑制作。运输和安装的便利性和经济性.3、1、12,3 1,13,本条提出在设计文件、如图纸和材料订货单等,中应注明的一些事项.这些事项都与保证工程质量密切相关、其中钢材的牌号应与有关钢材的现行国家标准或其他技术标准相符 对钢材性能的要求.凡我国钢材标准中各牌号能基本保证的项目可不再列出,只提附加保证和协议要求的项目 设计文件中还应注明所选用焊缝或紧固件连接材料的型号。强度级别及其应符合的材料标准和检验,验收应符合的技术标准,
批注书签

批注书签自动云同步,随时随地查阅更便捷!

建标库的PC电脑版Android版iPhone版,已全面支持“云批注和云书签”功能。您可以在下载最新版客户端后,立即体验。

在各客户端的资源阅读界面,选中相应的文字内容后,自动弹出云批注菜单;填写相应的信息保存,自动云存储;其它设备随时可查看。

复制 搜索 分享

"大量文字复制"等功能仅限VIP会员使用,您可以选择以下方式解决:

1、选择少量文本,重新进行复制操作

2、开通VIP,享受下载海量资源、文字任意复制等特权

支持平台发展,开通VIP服务
QQ好友 微信 百度贴吧 新浪微博 QQ空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