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基本设计规定3。1.一般规定3,1、1 钢结构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1、结构方案设计、包括结构选型、构件布置,2、材料选用及截面选择,3,作用及作用效应分析。4,结构的极限状态验算.5,结构.构件及连接的构造,6.制作,运输。安装,防腐和防火等要求、7,满足特殊要求结构的专门性能设计、3。1,2,本标准除疲劳计算和抗震设计外.应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用分项系数设计表达式进行计算 3 1,3。除疲劳设计应采用容许应力法外 钢结构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设计,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应包括,构件或连接的强度破坏 脆性断裂 因过度变形而不适用于继续承载,结构或构件丧失稳定,结构转变为机动体系和结构倾覆、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应包括,影响结构,构件,非结构构件正常使用或外观的变形,影响正常使用的振动,影响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局部损坏,3,1,4,钢结构的安全等级和设计使用年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和.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的规定。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钢结构的安全等级应取为二级.其他特殊建筑钢结构的安全等级应根据具体情况另行确定、建筑物中各类结构构件的安全等级,宜与整个结构的安全等级相同,对其中部分结构构件的安全等级可进行调整、但不得低于三级,3.1,5,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钢结构时,应考虑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必要时尚应考虑荷载效应的偶然组合,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钢结构时,应考虑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3,1 6、计算结构或构件的强度 稳定性以及连接的强度时。应采用荷载设计值、计算疲劳时 应采用荷载标准值,3 1。7,对于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 计算强度和稳定性时.动力荷载设计值应乘以动力系数、计算疲劳和变形时。动力荷载标准值不乘动力系数 计算吊车梁或吊车桁架及其制动结构的疲劳和挠度时 起重机荷载应按作用在跨间内荷载效应最大的一台起重机确定,3。1、8。预应力钢结构的设计应包括预应力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的各种工况。预应力索膜结构设计应包括找形分析,荷载分析及裁剪分析三个相互制约的过程。并宜进行施工过程分析,3、1.9。结构构件,连接及节点应采用下列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式中、γ0。结构的重要性系数 对安全等级为一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1。对安全等级为二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0。对安全等级为三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0、9,S,承载能力极限状况下作用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对持久或短暂设计状况应按作用的基本组合计算.对地震设计状况应按作用的地震组合计算 R、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设计值,Rk 结构构件的承载力标准值 γRE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取值、3。1,10。对安全等级为一级或可能遭受爆炸,冲击等偶然作用的结构,宜进行防连续倒塌控制设计、保证部分梁或柱失效时结构有一条竖向荷载重分布的途径.保证部分梁或楼板失效时结构的稳定性,保证部分构件失效后节点仍可有效传递荷载、3 1 11.钢结构设计时,应合理选择材料 结构方案和构造措施、满足结构构件在运输.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强度,稳定性和刚度要求并应符合防火.防腐蚀要求。宜采用通用和标准化构件,当考虑结构部分构件替换可能性时应提出相应的要求、钢结构的构造应便于制作.运输.安装。维护并使结构受力简单明确.减少应力集中。避免材料三向受拉。3、1.12,钢结构设计文件应注明所采用的规范或标准 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抗震设防烈度。钢材牌号,连接材料的型号.或钢号,和设计所需的附加保证项目,3、1 13 钢结构设计文件应注明螺栓防松构造要求,端面刨平顶紧部位。钢结构最低防腐蚀设计年限和防护要求及措施,对施工的要求、对焊接连接,应注明焊缝质量等级及承受动荷载的特殊构造要求。对高强度螺栓连接 应注明预拉力 摩擦面处理和抗滑移系数。对抗震设防的钢结构,应注明焊缝及钢材的特殊要求、3.1,14,抗震设防的钢结构构件和节点可按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或 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GB,50191的规定设计.也可按本标准第17章的规定进行抗震性能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