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焊接7.3、1.焊条应按说明书或焊接工艺文件的要求进行烘烤、有色金属填充焊丝应使用不含硫的丙酮或乙醇进行脱脂处理、检查方法,目视检查,检查焊材发放记录,7,3。2。施焊时不得在焊件表面引弧或试验电流,含镍低温钢。铬铝合金钢,不锈钢的焊件表面不得有电弧擦伤等缺陷,检查方法,目视检查 7.3、3。定位焊应与根部焊道的焊接工艺相同 定位焊的焊缝不得有裂纹及其他缺陷 检查方法、目视检查。7,3。4,焊接完毕后.应将焊缝表面的熔渣及附近的飞溅物清理干净.检查方法,目视检查、7,3。5、支管连接焊接接头的焊缝应符合下列规定、1 填角焊缝的计算有效厚度tc应取0。7倍的支管名义厚度或6,4mm两者中的较小值 2,安放式焊接支管,图7。3,5 a、焊缝厚度应取支管的名义厚度Tb和填角焊缝的计算有效厚度tc的和,3,插入式焊接支管、图7。3 5,b 焊缝厚度应取主管的名义厚度Th和填角焊缝的计算有效厚度tc的和 4,带补强板的安放式焊接支管,图7.3,5。c、焊缝厚度应取下列值中的较大值.1 支管的名义厚度Tb和填角焊缝的计算有效厚度tc的和、2,补强板的名义厚度Tr,和填角焊缝的计算有效厚度tc的和.5。带补强板的插入式焊接支管、图7.3.5,d。焊缝厚度应取主管的名义厚度Th,补强板的名义厚度Tr和填角焊缝的计算有效厚度tc的三者之和、6,补强板与支管应全焊透,补强板或鞍形补强件外缘与主管连接的角焊缝厚度应大于或等于补强件名义厚度Tr的0.5倍,7、鞍形补强件与支管连接的填角焊缝厚度,应不小于支管与补强件两者名义厚度较小者Tmin的0、7倍,图7、3,5.e 8 嵌入式支管连接应采用对接式连接。图7、3。5,f 嵌入式支管连接接头应进行100 无损检测、检测方法和合格等级应符合本规范第9。3.1条中对接接头的规定,并应在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支管的组对和焊接、9,支管座与主管连接应采用安放式连接,图7.3.5.g,图7,3、5、h,图7,3,5、j。并应全焊透。盖面的填角焊缝厚度不应小于tc 并应平滑过渡到主管 当设计文件或支管座制造厂无要求时.支管座焊缝坡口公称厚度Tm,按照组对的组合焊缝坡口的最大厚度,支管座的焊缝厚度、应取支管座焊缝坡口Tm和填角焊缝的计算有效厚度tc的和,当有无损检测要求时.应在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支管座与支管的组对和焊接,检查方法 目视检查。测量检查.7。3。6.角焊缝.包括承插焊缝、可采用凹形和凸形.外形应平缓过渡、平焊法兰或承插焊法兰的角焊缝 图7。3 6。1,焊脚尺寸的最小值Xmin应取1.4倍的直管名义厚度或法兰颈部厚度两者中的较小值。焊脚尺寸X应取直管名义厚度或6 4mm两者中的较小值。除法兰外 承插焊的角焊缝、图7,3.6 2、焊脚尺寸Cx的最小值应取1 09倍直管名义厚度Tw和承插孔壁厚Ts两者中的较小值 承插焊组对间隙b宜为1mm、3mm,检查方法 目视检查,测量检查。7 3,7.夹套管管件外管需要剖切时,管口组对圆度不宜超过夹套管外径的8.检查方法 测量检查,7,3.8.夹套管的焊接应符合下列规定、1 内管的单面焊焊缝应采用氩弧焊打底。2 定位板与内管的角焊缝应满焊,焊脚高度不应低于定位板厚度.3,定位板与内管.端板与内管。端板与套管连接处的角焊缝不得咬边 检查方法 目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