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渠系总体布置6。2,1.灌溉渠道应依干渠、支渠.斗渠,农渠顺序设置固定渠道 也可增设总干渠。分干渠 分支渠和分斗渠。灌溉面积较小的灌区可减少渠道级数。灌溉渠道系统不宜越级设置渠道.6 2、2、灌溉渠道的布置应根据灌区的地形、地势 地质等自然条件和社会状况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各级渠道应选择在各自控制范围内地势较高地带、干渠,支渠宜沿等高线或分水岭布置、斗渠宜与等高线交叉布置。2.渠线应避免通过风化破碎的岩层、可能产生滑坡或其他地质条件不良的地段,无法避免时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3 渠线宜短而平顺 并应有利于机耕。宜避免深挖,高填和穿越城镇。村庄和工矿企业,无法避免时 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4 渠系布置宜兼顾行政区划和管理体制.5,自流灌区范围内的局部高地,经论证可实行提水灌溉 6、井渠结合灌区不宜在同一地块布置自流与提水两套渠道系统、6,2.3,长藤结瓜。式灌溉系统的渠道布置,除应符合本标准第6。2.2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渠道不宜直接穿过库,塘.堰。2.渠道布置应便于发挥库。塘。堰的调节与反调节作用 3 库、塘。堰的布置宜满足自流灌溉的需要,也可设泵站或流动抽水机组向渠道补水 6、2,4、667hm2以上灌区的干渠、支渠应按续灌方式设计.斗渠 农渠应按轮灌方式设计。支渠也可按轮灌方式设计.轮灌组数宜取2组。3组 各轮灌组的供水量宜协调一致,6。2、5.4级及4级以上的土渠弯道曲率半径应大于该弯道段水面宽度的5倍,石渠或刚性衬砌渠道的弯道曲率半径不应小于水面宽度的2,5倍,通航渠道的弯道曲率半径还应与航运部门的有关要求相协调,6,2。6,干渠上主要建筑物及重要渠段的上游应设置泄水渠.闸,干渠.支渠和位置重要的斗渠末端应有退水设施.6.2.7。对渠道沿线沟道坡面洪水应予以截导。必须引洪入渠时。应校核渠道的泄洪能力。并应设置排洪闸,溢洪堰等安全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