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源 更多>
4.2。总体布置4,2、1 灌区总体布置应对水源工程,灌排渠系及建筑物,承泄区,道路。林带 输电线路,通信线路,管理设施等进行合理布置。4。2 2.灌区水源工程宜靠近灌区、应通过对水源可供水量。水位及水质条件综合分析论证.并应结合地形.地质条件.确定水源工程形式和布置.4.2、3.地表水水源工程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河道水位满足引水高程.引水流量满足灌溉需水要求时。宜采用无坝引水布置方式,2,当引水流量满足灌溉要求,但水位不满足 修堰坝或拦河闸抬高水位可满足要求时。宜采用闸坝引水布置方式。3.当引水流量满足灌溉要求.但灌区或供水对象位置较高.修建其他自流引水工程不经济时、可采用提水布置方式、4,当河道径流过程不满足灌溉用水过程时.可采用水库引水布置方式。综合利用水库应在统筹协调各项任务的基础上.分析确定水库及反调节水库的工程规模和布置。5,山区.丘陵区灌区应结合地形条件.优先利用当地地表水,可因地制宜地采用大,中。小型并重 蓄 引.提结合的、长藤结瓜 方式布置水源工程、6,平原灌区根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与配置结果。确实需要修建平原水库时、其布置应利用地势开阔的荒地.涝洼地,盐碱地等,宜避开村庄及重要的专项设施 并应与村庄保持安全距离,4 2,4,地下水水源工程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以地下水为灌溉水源的灌区应根据灌区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在综合分析计算灌溉需水量,地下水可开采量、现状地下水利用量的基础上,确定地下水源工程的规模和布置 2。兼有城乡供水任务的灌区应在满足城乡生活用水条件下,合理确定灌溉水源工程的规模和布置,3,井排灌区地下水水质符合灌溉水质标准时.其地下水源工程的规模和布置应结合井排水工程确定,4.2 5,灌溉与排水工程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符合灌溉和排洪,涝,要求,并有效控制地下水位、2,承担城乡供水任务的灌溉,供水工程布置和设计应满足供水和灌溉要求,3。承担排洪 涝,任务的灌,排工程布置和设计应同时满足灌溉和排洪,涝。要求.4,山区.丘陵区灌区应遵循高水高用.低水低用的原则。采用,长藤结瓜.式的灌溉系统,并宜利用天然河道与沟溪布置排水系统,5 平原地区灌溉和排水渠系宜分开布置.可能产生盐碱化的平原灌区、灌排渠系经论证可结合使用 但应控制渠沟蓄水位和蓄水时间、6。沿江,滨湖 圩垸灌区。应采取联圩并垸、整治河道,修筑堤防涵闸、分洪蓄涝等工程措施 按照蓄泄并举、内外水分开.高低水分排.自排提排结合和灌排分开的原则,设置灌、排系统和必要的截渗工程,圩垸灌区宜利用湖泊,河网等作为蓄涝区。蓄涝水面率可取排水区面积的5,10、设计蓄涝水位可取排水地面以下0 2m,0 3m,起蓄水位可低于地面1m、2m 7.滨海感潮灌区应在布置灌排渠系的同时 经技术经济论证设置必要的挡潮、防洪海塘,涵闸及截渗,排水.蓄淡压咸工程、8,灌区内排水分区以及排水工程的布置应与承泄区相协调,并应结合承泄区对水质的要求.采取高水高排 低水低排的原则,排水干沟与承泄河道的交角宜为30 60。排水承泄区应充分利用江河湖淀、9 灌区干.支渠.沟、及以下固定渠 沟,道应根据地形。地质,水源和承泄区条件。经技术经济方案比较、择优确定布置形式,10,灌溉渠道泄、退水设施应结合地形条件、渠道流量分级和交叉建筑物位置等确定 4 2,6。灌溉与排水工程布置宜避开野生动物活动地区,无法避开时.应预留野生动物迁徙通道 4。2.7 灌区的田间工程应根据各分区特点选择若干典型区,分别进行设计 4.2 8。灌区道路.桥涵的布置应与灌排系统及田间工程布置相协调,应根据国家现行公路。铁路有关标准的规定。确定其设计等级和技术标准,田间生产和灌排管理道路应满足农业机械通行要求 4.2。9。灌区防风林 经济林等专用林带及防沙草障等 在征求林业部门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布置,并充分利用渠,沟.路旁空地种植树木,4 2,10 灌区的供电线路应根据灌区总体布置的需要,在征求电力部门意见的基础上进行选线布置。并应进行专项设计.

页面正在加载中,点此刷新

批注书签自动云同步,随时随地查阅更便捷!

建标库的PC电脑版Android版iPhone版,已全面支持“云批注和云书签”功能。您可以在下载最新版客户端后,立即体验。

在各客户端的资源阅读界面,选中相应的文字内容后,自动弹出云批注菜单;填写相应的信息保存,自动云存储;其它设备随时可查看。

复制 搜索 分享

"大量文字复制"等功能仅限VIP会员使用,您可以选择以下方式解决:

1、选择少量文本,重新进行复制操作

2、开通VIP,享受下载海量资源、文字任意复制等特权

支持平台发展,开通VIP服务
QQ好友 微信 百度贴吧 新浪微博 QQ空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