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6。顶管法隧道设计6,6.1、顶管法隧道顶进工艺的选择,应根据穿越层位岩土性质,顶进管管径和材质.地下水位、周边地上与地下建筑物。构筑物和各种设施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在黏性土层中需要控制地面隆陷时.可采用土压平衡顶管法 2 在粉砂土层中需要控制地面隆陷时 可采用加泥式土压平衡法或泥水平衡顶管法、3,在卵砾石 节理裂隙及地下水发育的破碎岩石中顶进时,应采用泥水平衡顶管法。泥水平衡式顶管机在岩石中或在含有卵石 碎石的地层中顶进时,应配置能够更换刀具的密封舱、并具有大块岩石二次破碎功能,4.采用气压平衡法顶进时。穿越岩土渗透性系数不应大于10、4m s、5。在全断面岩层顶管中。应采用封闭式岩盘顶管机,6 6 2.隧道纵断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隧道的坡度根据顶管机的性能确定。且不应小于0,3 宜从低端始发.2,隧道曲线顶进曲率半径不应小于1000倍油气管道外径。且不应小于300m、3.防洪堤脚下隧道埋深不宜小于3倍隧道外径.并应避开堤防基础及其他构筑物及其影响.按要求对大堤进行沉降观测并控制沉降量.4 隧道进 出洞应避开强透水层,当不能避开时、应作地层改良,5,隧道穿越地层宜避开软.硬频繁变化的地层交界层位。6,隧道不宜长距离在卵.砾石地层穿越 应避开岩溶发育地层。6 6。3.顶管隧道设计计算应按下列要求进行、1,应按本规范表6、2、1要求的作用组合计算,验算顶力作用。并作为后背和顶进设施设计的依据 设计时应满足顶进过程中承受上部可变作用时的安全要求.2。顶进工作管的允许顶力.结构的强度.顶进管道的稳定性计算应按本规范附录E规定.6,6。4,掘进工作管的总顶力可按下式估算 式中,D1、顶进工作管外径。m fk 触变泥浆减阻管壁与岩土的平均摩阻力 kN.m2.可按表6、6。4,1选用 L,顶管设计长度。m,NF 顶管机的迎面阻力,可按表6 6,4。2选用 表6 6.4。1,触变泥浆减阻管壁与土的平均摩阻力。kN。m2。表6 6,4,2,顶管机的迎面阻力计算公式,注、1、Dg.顶管机外径、m,2、R 挤压阻力 kN。m2 土层可取、R 300 500。岩石可取 R,1000.1500。6.6 5、顶进长度大于100m的顶管法隧道 宜加设中继站。中继站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根据估算总顶力 管材允许顶力.工作井允许顶力和主顶千斤顶的顶力四者比较确定、应取最小值作为控制顶力,2、当顶进钢筋混凝土管时,第一道中继站离顶管机机头的距离不宜大于30m,3,中继站顶力裕量 宜大于分段总顶力的50.6.6.6。水域穿越顶进钢筋混凝土管结构抗渗等级 接口形式及质量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顶进施工法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JC,T.640中 级管的有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