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水下管段稳定4.2。1 水下穿越管段沟埋敷设后 不应发生管段漂浮和移位。4,2、2,当水下穿越管段埋深不符合本规范第4 1,2条要求时.抗漂浮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W.单位长度管段总重力,包括管身结构自重 配重层重,不含管内介质重量、N,m K,稳定安全系数,大 中型穿越工程取1.30、小型穿越工程取1,20.Fs,单位长度管段静水浮力,N。m Fdy,单位长度管段动水上举力,N,m、Fdx,单位长度管段动水推力,N、m。f.管段与河床的滑动摩擦系数、根据试验或工程经验确定 无试验时、采用三层PE.环氧粉末涂层的管段与河床摩擦系数可取0。25、采用其他涂层或加配重层的管段 可取0 30.Cy,浮力系数.取0,60。Cx 推力系数。取1,20。D0,管身结构。含防护。配重层,的外径.m γw.所穿水域水的重度.N。m3 v.管段处设计洪水水流速度 m。s.g。重力加速度.取9、80m。s2,竖向弹性敷设穿越管段、管段总重力W还应减去管段向上的弹性抗力,其单位长度的弹性抗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 q。弹性敷设管段单位长度抗力、N.m、Es、钢管弹性模量、取2,1。1011、N.m2 I,钢管截面惯性矩.m4 D。钢管的外径。m,d,钢管的内径,m δ 钢管的壁厚。m,fc,弹性敷设的矢高、m。L,弹性敷设起终点间的水平长度.m、R 弹性敷设设计曲率半径。m 不应小于1000D,a。管段弹性敷设转角,宜小于5.4,2,3 当水下穿越管段埋深符合本规范第4、1。2条要求时、不需作抗移位验算、但应按下式进行抗漂浮核算。式中,W1,单位长度管段的总重力、包括管身结构自重.配重层重.设计洪水冲刷线至管顶的岩土层重 不含管内介质重量,N、m。K,稳定安全系数 大 中型穿越工程取1、2。小型穿越工程取1 1,Fs,单位长度管段静水浮力,按本规范式.4、2。2,5 计算。在竖向弹性敷设穿越管段时 W1应减去按本规范式.4。2 2,6。计算的弹性抗力、4。2,4、水下管道应根据具体的工程地质 水文条件确定稳管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