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隧道法穿越设计6,1.一般规定6.1 1 隧道位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隧道穿越位置应符合管道线路总体走向 线路局部走向宜根据穿越点位置进行调整、2、隧道位置的选定应根据洞口地形.地质,交通,弃渣场地,施工条件 周围环境条件及要求确定.3。隧道穿越方案 应通过区域工程地质调查,测绘。结合管道线路以及隧道施工。使用条件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选确定 4。水域隧道工程不应影响堤防及附近建 构 筑物的安全,并应根据已规划尚未建设的建,构,筑物对隧道结构的影响确定,5,对需设置辅助坑道和使用通风设施的隧道,应分析设置条件和要求,6,水域隧道竖井宜选择在50m范围内无永久性架空输电线路。30m范围内无永久性建。构、筑物的地方,6,1,2 隧道轴线应选择在稳定的地层中 不宜穿越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极为复杂地段 宜避开溶洞。暗河 采空区,6、1.3、隧道结构的设计应以地质勘察资料为依据,地质勘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油气田及管道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568的有关规定 按不同设计阶段及施工方法.确定隧道工程勘察的内容和范围 对于长隧道或地质条件复杂的中长隧道,亦可按照工程要求提前相应的勘察阶段,隧道施工中应通过对地层的观察和监测反馈进行验证.并修正结构设计 6,1.4、隧道结构的设计,应减少施工中和建成后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同时分析因隧道建设造成周围环境的改变对结构的作用、6。1 5 隧道结构的净空尺寸应满足隧道施工 管道安装,运营管理的要求,并应分析施工误差、结构变形和位移的影响,6,1。6。水域盾构、顶管法隧道上部所需覆土层的最小厚度。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设备类型因素决定 应大于2。0倍隧道外径。且低于设计冲刷线以下1 5倍隧道外径 并应满足隧道抗漂浮要求,对于冲淤变化大,砂土液化.挖砂取石,船舶抛锚水域的隧道,应增大埋深,6、1,7,隧道结构应按施工和正常使用阶段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对于混凝土结构,应进行抗裂验算或裂缝宽度验算.当计入地震作用或其他偶然作用因素时。可不验算结构的裂缝宽度 6 1、8 隧道弃渣设计时,应合理选择弃渣场地。支挡构筑物结构设计应满足设计洪水下的安全要求,渣场综合布置与植被恢复应符合环保及水土保持要求,6.1。9.隧道设计,施工应贯彻环境保护的原则,采用环保型泥浆并循环使用、废弃泥浆处理应达标并定点排放 6,1。10.隧道防水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的有关要求分级、隧道防水等级应符合表6。1.10的要求 表6、1,10。隧道防水等级6,1 11。隧道施工时应进行围岩及衬砌结构变形监测和施工环境监测 6,1 12 隧道分级应符合表6。1。12的要求,表6。1、12,隧道分级.6 1。13、隧道分类应符合表6.1。13的要求 表6.1.13。隧道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