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电缆敷设12,3.1.电缆敷设前、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 1,电缆沟,电缆隧道、排管.交叉跨越管道及直埋电缆沟深度 宽度,弯曲半径。应符合设计要求 电缆通道应畅通、排水应良好,金属部分的防腐层应完整,隧道内照明。通风应符合设计要求,2,电缆的型号.规格.电压等级及电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3,电缆外观应无损伤.绝缘应良好 当对电缆的外观和密封状态有怀疑时.应进行潮湿判断。直埋电缆及下井电缆敷设前应进行电气试验、并应合格后再敷设 4,电缆放线架应放置稳妥、钢轴的强度和长度应与电缆盘重量和宽度相配合,敷设电缆的机具应检查并调试正常、电缆盘应有可靠的制动措施、5 敷设前应按设计和实际的路径配置电缆的长度,中间接头应设置在易于检查维修.相对宽阔的位置并固定牢靠,6.在带电区域内敷设电缆,应有可靠的安全措施 7、采用机械敷设电缆时.牵引机和导向机构应调试完好 12。3。2,电缆敷设时 不应损坏电缆沟 隧道 电缆井和人井的防水层 12 3.3、并联使用的电力电缆其长度、型号,规格应相同,12,3、4。电力电缆在终端头及接头附近宜留有备用长度、12。3、5.电缆各支持点间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应小于表12.3,5中的数值 表12 3 5 电缆各支持点间的距离、m,注、全塑型电力电缆水平敷设沿支架能把电缆固定时、支持点间的距离允许为0,8m.12。3.6.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表12 3,6的规定,表12、3 6 电缆最小弯曲半径,mm 注,D为电缆外径,12.3,7。电缆敷设时.电缆应从盘的上端引出 不应使电缆在支架上及地面摩擦拖拉,电缆上不得有铠装压扁.电缆绞拧.护层折裂等未消除的机械损伤、12 3 8,使用机械敷设电缆时,应在牵引头或钢丝网套与牵引钢缆之间装设防捻器,其最大牵引强度宜符合表12,3。8的规定,敷设速度不宜超过15m min.表12,3 8。电缆最大牵引强度.N,mm2,12、3,9.塑料绝缘电缆应有可靠的防潮封端、12.3,10,在寒冷季节敷设电缆时,当实际的环境温度低于电缆出厂规定的最低敷设温度时.应将电缆预先加热后敷设。出厂无要求时,电缆允许敷设的最低温度应符合表12,3,10的规定 表12。3 10.电缆允许敷设的最低温度 12、3,11、电力电缆接头的布置 应符合下列规定 1.并列敷设的电缆、其接头的位置宜相互错开 2。电缆明敷时的接头。应用托板托置固定 3.直埋电缆接头应有防止机械损伤的保护结构或外设保护盒,位于冻土层内的保护盒、盒内宜注入沥青 12,3。12.电缆敷设时应排列整齐,不宜交叉、固定应牢靠,并应及时装设标志牌、标志牌的装设应符合设计要求 12、3.13、电缆的固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 电缆应在下列位置加以固定,1。垂直敷设或超过45,倾斜敷设电缆的每个支架上。2。水平敷设的电缆 应在首末两端,转弯、接头的两端处、当对电缆间距有要求时,每隔5m 10m处,2、单芯电缆的固定应符合设计要求 3 交流系统的单芯电缆或分相后的分相铅套电缆的固定夹具不应构成闭合磁路.12 3 14.电缆进入电缆沟。隧道 竖井.建筑物、盘 柜 以及穿入管子时、出入口应封闭 管口应密封,12,3,15。直埋电缆的敷设 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在电缆线路路径上有可能使电缆受到机械性损伤,化学作用 地下电流,振动,热影响,腐蚀物质、虫鼠等危害的地段、应采取保护措施,2,电缆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电缆表面距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0 7m,穿越农田或在车行道下敷设时不应小于1m。在引入建筑物.与地下建筑物交叉及绕过地下建筑物处、可浅埋,但应采取保护措施、2 寒冷地区,电缆应埋设在冻土层以下.当受条件限制时.应采取防止电缆受到损坏的措施,3,电缆之间 电缆与其他管道.道路.建筑物等之间平行和交叉时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表12。3,15的规定.不得将电缆平行敷设于管道的上方或下方、特殊情况应采取保护措施后再施工、表12 3,15.电缆之间 电缆与管道、道路,建筑物之间平行和交叉时的最小净距.m,注.1、当电缆穿管或其他管道有保温层等防护设施时。表中净距应从管壁或防护设施的外壁算起。2 电缆穿管敷设时,与公路 街道路面 杆塔基础,建筑物、排水沟的平行最小间距可按表中数据减半、4 电缆与铁路、公路。厂区道路交叉时、应敷设于坚固的保护管或隧道内 电缆管的两端宜伸出道路路基两边0.5m以上 宜伸出排水沟0。5m 5。电缆从地下引出地面时 应用不小于2m长的金属管或保护罩加以保护。6。直埋电缆的上、下部应铺以不小于100mm厚的砂层或软土。并应加盖保护板,其覆盖宽度应超过电缆两侧各50mm,保护板可采用混凝土盖板或砖块 软土或砂子中不应有石块或其他硬质杂物 7。直埋电缆在直线段每隔50m,100m处,电缆接头处。转弯处和进入建筑物等处,应设置方位标志或标桩 8,直埋电缆回填土前。应经隐蔽工程验收合格 回填土应分层夯实。12.3。16 电缆在电缆沟和隧道内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电缆沟 隧道内应平整.清洁。不积水.盖板齐全。标高应符合设计 室内电缆沟的盖板与地坪应设置在同一个水平。当地面容易积灰和积水时.应用水泥砂浆将其缝隙抹平 2、电缆在支,托架上的排列 对双面支架.应将电力电缆与控制电缆分开敷设、对单侧支架。应将控制电缆放在电力电缆下面 1kV及以下电力电缆应放在1kV以上电力电缆下面,3.并列敷设的电力电缆,其相互间的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4.电缆隧道内支架与支架的距离不应大于1m,5。电缆沟或隧道与变电所或厂房接口处 应有防火 防水和防小动物进入的防护措施,6 电缆应敷设整齐 转弯和分支处不应紊乱。走向应清楚 标志应齐全 7 电缆敷设完毕后,应及时清除杂物 并应盖好盖板。必要时应将盖板缝隙密封.12、3。17.架空电缆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架空电缆悬吊点或固定的间距应符合本规范表12,3。5的规定,2,架空电缆的金属护套.铠装及悬吊线均应有良好的接地。杆塔和配套金具均应进行设计,应满足规程及强度要求、3。架空敷设的电缆截面不宜过大。架空敷设的电缆载流量宜按小一规格截面的电缆载流量确定 4。支撑架空电缆的钢绞线应满足载荷要求。并应全线良好接地,在转角处应打拉线或顶杆,5,架空敷设的电缆不宜设置电缆接头、12 3,18,电缆穿管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道内部应无积水.并应无杂物堵塞.穿电缆时.不应损伤护层.2、电缆排管在敷设电缆前,应进行疏通、并应清除杂物 3,电缆应允许共管敷设。但穿入管中电缆的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交流单芯电力电缆不得单独穿入钢管内,裸铠装电缆不应与其他外护层的电缆穿入同一根管内,4,钢管应防腐蚀良好、管头应无毛刺、保护管弯曲处应匀滑无折皱.出入地沟 隧道时,坡向及坡度应正确.管口空隙应封堵、12,3,19、立井井筒或倾角30、及以上井巷中敷设电缆。应符合下列规定,1.电缆应采用夹子、卡箍或其他夹持装置进行敷设。夹持装置应能承受电缆重量、并不得损伤电缆,用卡箍时,应在电缆与卡箍之间加一层2mm.3mm的橡胶垫 采用带有金属压盖的木卡子时.木卡子应经防腐处理 2.电缆悬挂点的间距不应超过6m,3、立井井筒中所用的电缆.中间不得有接头,因井筒太深需设接头时、应将接头设在中间水平巷道内 运行中因故需要增设接头而又无中间水平巷道可利用时,可在井筒中设置接线盒,接线盒应放置在托架上。不应使接头承力 4,沿井壁向硐室或平巷引出,横过井壁部分应有防落物砸伤电缆的保护措施,5,井筒内的通信和信号电缆,应与电力电缆分别敷设在井筒的两侧,受条件所限时,应敷设在距电力电缆0,3m以外的地方,6 电缆应排列整齐、间距应一致.夹持装置应配件合适.固定支架防腐应符合设计要求。12。3 20.在水平或倾角30,以下的巷道中敷设电缆、应符合下列规定,1.电缆宜用吊钩悬挂,2、悬挂的电缆应有适当的弛度 在直巷内应为5.在道岔与拐弯处应为10.并应能在意外受力时自由坠落,其悬挂高度应保证电缆在矿车掉道时不受撞击。离顶板距离不宜小于150mm,在电缆坠落时,不应致落在轨道或输送机上。3,电缆悬挂点间距不应超过3m 在有道岔及巷道拐弯地点.电缆钩应加密,高.低压电力电缆敷设在巷道同一侧时、相互间距应大于100mm。高压同高压电缆之间,低压同低压电缆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50mm,4,电缆不应悬挂在压风管或水管上,不得遭受淋水或滴水。电缆上不应悬挂任何物件,电缆与压风管 供水管在巷道同一侧敷设时、应设在管子上方。并应保持300mm以上的距离,在有瓦斯抽放管路巷道内,电缆、包括通信,信号电缆,应与瓦斯抽放管路分挂在巷道两侧、5 巷道内的通信和信号电缆应与电力电缆分挂在巷道两侧,受条件限制时,应敷设在电力电缆上方。并应保持100mm及以上的相互间距,6 井下巷道内的电缆,沿线每隔一定距离。拐弯或分支点、以及连接不同直径电缆的接线盒两端,穿墙电缆墙的两边。均应设置注明编号.型号规格,用途、电压等级及区段长度的标志牌,每个接线盒也应设标志牌并注明编号、型号规格及施工日期.7。电缆通过风门。墙壁时应设套管保护,管口空隙应封堵.8,电缆中间接线盒应有单独支,托架并固定牢固、12.3,21、井下硐室中电缆敷设,除应符合本规范第12、2。3条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硐室内通过底板引向电气设备的电缆.不应裸露在地面上 应走电缆沟,槽或穿管敷设。2,电缆出入硐室时应用穿墙套管保护。电缆与管口之间的空隙应严密封堵,12 3、22、暗井中电缆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支架时应符合本规范第12,2,3条的规定。采用钢丝绳悬吊时.卡子间距应为4m.6m.钢丝绳规格和悬吊点组装应符合设计。卡具应配套齐全 2,卡具间距应一致 紧固力应适当。电缆卡应固定牢靠。钢丝绳金属卡防腐蚀应符合要求.记录应齐全,12。3,23.钻孔中敷设电缆.应符合下列规定.1.钻孔结构。悬挂钢丝绳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吊架安装位置应正确、固定应牢靠 2.钻孔应加装套管。钻孔地面段钢管应高出地面0 5m 1m,但不应低于历史上最高洪水水位 并应将钢管的外侧用混凝土或黏土堆实。3、沿钻孔敷设的电缆应固定在钢丝绳上、电缆两固定点间距应为4m,6m、卡具应配套齐全.4,无外护套的铠装电缆在进入钻孔前。应按设计进行防腐处理、5 电缆下放悬吊固定后,钢管口与电缆之间的空隙应用金属盖板封严。6.钻孔上面的铁吊架,钢丝绳 金属卡具应进行防腐处理 12 3 24,电缆终端头 接头的制作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 制作电缆终端和接头前.应熟悉安装工艺资料,并应检查电缆绝缘状况.选用的附件规格应与电缆匹配,采用的附加绝缘材料除电气性能应满足要求外。还应与电缆本体绝缘具有相容性 两种材料的硬度,膨胀系数.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等物理性能指标应接近。橡塑绝缘电缆应采用弹性大 粘接性能好的材料作为。附加绝缘.2.电缆终端及接头制作时.应遵守制作工艺规程.3.在室外制作6kV及以上电缆终端与接头、应在天气晴朗 空气干燥的情况下进行,其空气相对湿度宜为70 及以下.当湿度大时,可提高环境温度或加热电缆 制作塑料绝缘电力电缆终端与接头时,应防止尘埃.杂物落入绝缘内,不应在雾或雨中施工.4。制作电缆终端与接头,从剥切电缆开始应连续操作直至完成 并应缩短绝缘暴露时间。剥切电缆时不应损伤线芯和保留的绝缘层、附加绝缘的包绕,装配 热缩等应清洁。5.电力电缆接地线应采用铜绞线或镀锡铜编织线。电缆终端接地线截面不应小于表12,3 24的规定。表12。3,24,电缆终端接地线截面,mm2。6.三芯电力电缆接头两侧电缆的金属屏蔽层。或金属套,铠装层。应分别连接良好并相互绝缘。不得中断,跨接线的截面不应小于表12 3、24的规定。直埋电缆接头的金属外壳及电缆的金属护层应做防腐处理。7,三芯电力电缆终端处的金属护层应接地良好,塑料电缆每相铜屏蔽和钢铠应锡焊接地线。电缆通过零序电流互感器时 电缆金属护层和接地线应对地绝缘。电缆接地点在互感器以下时,接地线应直接接地,接地点在互感器以上时.接地线应穿过互感器接地,单芯电力电缆金属护层接地应符合设计要求.8.电缆线芯连接金具,应采用符合标准的连接管和接线端子、其内径应与电缆线芯紧密配合,间隙不应过大 截面宜为线芯截面的1。2倍.1,5倍。采用压接时.压接钳和模具应与压接导线相匹配。9 电缆线芯连接时.应除去线芯和连接管内壁油污及氧化层,压接后应将端子或连接管上的凸痕修理光滑 不得残留毛刺、采用锡焊连接铜芯时,应使用中性焊锡膏,不得烧伤绝缘层、10,电缆终端和接头应采取加强绝缘,密封防潮 机械保护等措施、6kV及以上电力电缆终端和接头.尚应有改善电缆屏蔽端部电场集中的有效措施、并应确保外绝缘相间和对地距离,11,装配。组合电缆终端和接头时.各部件间的配合或搭接处应采取堵漏、防潮和密封措施。铅包电缆铅封时应擦去表面氧化物 搪铅时间不宜过长、铅封应密实无气孔 塑料电缆宜采用自粘带、粘胶带,胶粘剂,热熔胶,等方式密封。塑料护套表面应打毛,粘接表面应用溶剂除去油污、粘接应良好 电缆终端.接头不应有渗漏、12,电缆终端上应有明显的相色标志.且应与系统的相位一致 13,控制电缆终端可采用热缩或冷缩型 也可采用塑料带,自粘带包扎,接头应有防潮措施 12、3 25,井下电缆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1。电缆同电气设备的连接.应用同电气设备性能相适应的电缆接线盒、2。不同类型电缆之间不应直接连接,应经过符合要求的接线盒.连接器或母线盒进行连接.3。相同类型电缆之间的连接,除可按不同类型电缆之间的连接方法连接外。还可直接连接.橡套电缆连接应采用阻燃材料进行硫化热补或与热补有同等效能的冷补,在地面热补或冷补后的橡套电缆、应经浸水耐压试验,并应合格后再下井使用,塑料电缆连接处的机械强度以及电气、防潮密封、老化等性能、应符合该型矿用电缆的技术标准.12,3,26,电缆芯线与设备连接时。金属接触面处理应符合本规范第9。1,8条的相关规定。芯线截面在16mm2及以上时,应用线鼻子或接头卡子固定,并应连接牢靠。12,3、27、电缆支,托架,金属电缆终端盒。接线盒的外壳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1、电缆沟。隧道及室内电缆支架应有连续的接地线相连,且两端与接地极应相通,2,动力电缆金属终端盒、接线盒的外壳与该处的电缆金属护套及铠装层,均应良好接地。接地线应采用铜绞线或镀锡铜编织线、当电缆截面120mm2及以下时。其截面不宜小于16mm2,电缆截面为150mm2及以上或井下电缆,其截面不应小于25mm2。井下无条件焊接时 可采用绑扎。但应绑扎紧固.连接可靠。12.3、28,电缆送电前应进行绝缘电阻和耐压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本规范第A。0。13条和第A,0,14条的规定,12。3.29 电缆线路防火阻燃设施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易受外部影响着火的电缆密集场所或可能着火蔓延而酿成严重事故的电缆线路.应按设计要求的防火阻燃措施施工。2 防火阻燃材料应具备下列质量资料.1,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2.出厂质量检测报告、3、产品合格证 3。防火阻燃材料使用时,应按设计要求和材料使用工艺提出施工措施 并应按措施施工,4,在封堵电缆孔洞时,封堵应严实可靠,不应有明显的裂缝和可见的孔隙,堵体表面应平整、孔洞较大者应加耐火衬板后再进行封堵 5,阻火墙上的防火门应严密,孔洞应封堵 阻火墙两侧电缆应施加防火包带或涂料.6,阻火包的堆砌应密实牢固 并应外观整齐 不应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