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补给量的确定9,2 1,条文中将地下水的补给量分为5类,含水层之间的越层补给量的计算比较复杂.规范中没有规定,可根据抽水试验资料.参照有关手册计算.其他途径的入渗补给量指人工回灌.人工漫灌.雨洪坡面流,凝结水入渗补给量等,条文中没有列出入渗量计算公式,工作中可根据试验资料或经验公式进行计算.9.2、3、9.2,4,地下水径流补给量的计算公式是最典型的常用的公式。但计算结果的精度取决于公式中的渗透系数和含水层的参数。都应尽量准确、降水入渗补给量的计算取决于降水量和入渗系数。在实际工作中 多以年降水量乘以年平均降水入渗系数.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气象条件变化很大、不同地区的年降水量。降水量的季节分布 次降水量和降水强度等不同 同时对于山前倾斜平原区.地下水水位埋深从几百米变化到数米甚至高于地表。降水入渗系数相差悬殊 因此,降水入渗量的计算应根据勘察区条件综合考虑,合理取值,对于A级精度 开采阶段勘察,可进行专门的试验以确定降水入渗系数 建议用公式,9.2.4,1,进行计算、降水入渗补给量在时空分布上有明显的不均匀性和周期性 可分时段进行计算,9 2 5。9,2.6。灌溉水田间入渗,河。渠,湖等地表水入渗补给量的计算。目前一般以经验公式或经验系数计算.缺乏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计算公式 其计算精度取决于工作的深入程度,例如 地区,灌溉模式、大水漫灌.喷灌.滴灌等 水利化程度,灌溉定额.作物类型。地下水水位埋深。包气带岩性 季节等条件.都直接影响着田间水。河、渠、湖等地表水入渗补给量的大小.有些河流的河岸垂直切穿整个含水层到隔水底板。补给量计算公式要求的条件,而有些河流却是悬挂河,这些条件的变化都影响着计算的精度、9。2 7,9.2、9 本规范推荐了根据地下水均衡原理 采用排泄量反算补给量的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但无论是直接求单项补给量或是用排泄量反求总的补给量。均应根据勘察区的具体条件选取主要项目。而舍去非主要项目进行计算。且避免有重复项目和重复量参与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