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不良地质作用与地质灾害9.2,1、当厂址及附近存在对工程安全有影响的不良地质作用与地质灾害时.应进行不良地质作用与地质灾害勘察.9,2,2,不良地质作用与地质灾害勘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的有关规定,9,2,3,岩溶勘察应符合下列要求,1,岩溶勘察应查明场地岩溶及地表塌陷的形态,分布,规律及岩溶发育程度,评价场地和地基的适宜性,并提出处理措施,2 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应通过工程地质测绘.工程物探和必要的钻探,初步查明岩溶的发育条件 发育程度.并应对岩溶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作出判断,对场地的稳定性和工程建设的适宜性作出基本评价。3.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应采用工程地质测绘.工程物探 钻探和必要的测试相配合的综合勘察方法.查明岩溶和地面塌陷的形成条件、分布和发育规律.预测岩溶发展趋势。评价场地岩溶发育程度及处理难易程度,并按场地岩溶的发育程度进行分区 4,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勘察应采用以钻探为主的多种勘察方法,进一步查明建筑场地岩溶洞隙。土洞.地表塌陷的分布,发育程度和规律 以及基岩面的起伏情况,并应对地基基础的设计和岩溶的治理提出建议 5,建造阶段勘察应针对某一地段或尚待查明的专门问题进行补充勘察.9。2,4 滑坡勘察应符合下列要求.1 滑坡勘察应查明滑坡的范围 规模。地质背景,性质,分析滑坡产生的原因,评价滑坡稳定性和危害程度。预测滑坡发展趋势、并应提出防治方案或整治措施的建议、2 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应通过工程地质测绘和必要的工程物探或钻探 查明滑坡的地质背景、形成条件和规模。并对滑坡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作出判断.对场地的稳定性和工程建设的适宜性作出基本评价、3。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应采用工程地质测绘,勘探和必要的测试等多种方法 进一步查明滑坡的范围、规模。性质 评价滑坡稳定性和危害程度,预测发展趋势,并应提出防治方案或整治措施的建议 4,设计阶段勘察应采用勘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及必要的工程地质测绘,进一步查明滑坡的各要素及影响滑坡稳定性的因素、提供滑坡稳定性评价和滑坡防治或整治所需的岩土参数,提出防治方案或整治措施 5、当滑坡可能影响与核安全有关的抗震、类建 构 筑物的安全时、滑坡稳定性评价应符合本规范第10章的规定.9。2,5,危岩和崩塌的勘察应在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或可行性研究阶段完成、应以工程地质测绘为主、应查明危岩和崩塌的分布范围,规模,类型及稳定程度.评价危岩和崩塌的危害程度。并应对工程场地适宜性作出评价、提出防治方案的建议.9。2 6,泥石流的勘察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查明形成条件、类型.规模 发育阶段 活动规律,应对工程场地适宜性作出评价。并应提出防治方案的建议,2,应在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以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为主,测绘和调查范围应包括厂址至分水岭的全部地段.测绘比例尺,对全流域宜采用1,25000,1。50000.对流域中下游和厂址区宜采用1,5000、1。10000、3。当需要对泥石流采取防治措施时,应进行勘探测试。进一步查明泥石流堆积物的性质.结构、厚度。固体物质含量 最大粒径,流速,流量。冲出量和淤积量等、9 2.7,不良地质作用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除应符合本规范第13章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提供不良地质作用的地质背景和形成条件,2,对于岩溶,应给出洞隙 土洞,塌陷的形态、平面位置和顶底标高、对滑坡。应提供滑坡的形态要素.性质,平面图,剖面图和岩土工程特性指标 对危岩和崩塌,应提供危岩和崩塌区的范围,类型 对泥石流.应划分泥石流类型,阐明形成区。流通区,堆积区的分布和特征。并应提供专门的工程地质图,3。应分析和评价不良地质作用对场地稳定性。适宜性的影响、4,应提出不良地质作用防治和监测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