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堤.和。坝8.4。1,堤和坝的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1,应查明岸边和水底地貌形态,2,应查明滑坡.崩塌 冲刷。潜蚀,淤积等不良地质作用的分布规律。评价不良地质作用对工程建设的影响、3,应查明特殊性岩土的分布和工程性质.评价特殊性岩土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4,应提供基础设计,地基处理所需的岩土参数、提出地基处理方案的建议,8,4,2,堤和坝的勘察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通过搜集资料或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水上工程物探.查明陆域和水域地形地貌 地质结构特征,不良地质作用的分布等 2,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应结合水下地形布置勘探孔 并应考虑河岸,海岸类型和最大冲刷深度,宜垂直河床或海岸布置勘探线,勘探点间距宜为200m。400m。勘探孔深度应进入地面以下40m 且应进入坚硬的土层或密实的碎石土层3m,5m。预计深度内遇基岩应进入基岩2m、3m。3.初步设计阶段勘察宜平行于堤 坝轴线布置1条 3条勘探线,勘探点间距宜为100m.200m.地质条件复杂时应加密、控制性钻孔深度应进入地面以下40m,一般性钻孔深度应进入地面以下30m,预计深度内遇基岩应进入基岩2m。3m,遇坚硬的土层或密实的碎石土层,可根据实际情况减少孔深 遇软弱土层应视情况加深或钻穿软弱土层。控制性钻孔不应少于钻孔总数的1、3,取原状土样孔不应少于钻孔总数的1.3 其余勘探孔为原位测试孔,4.施工图设计阶段勘察勘探线应平行于堤,坝轴线布置,主勘探线应布置在堤,坝中心线.主勘探线两侧宜各布置一条辅助勘探线,主勘探线上勘探点间距宜为30mm、100m,辅助勘探线上勘探点间距宜为60m。200m.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时应适当加密勘探点,主勘探线和辅助勘探线上的钻孔应能形成横断面,控制性钻孔深度应满足稳定性和变形验算的要求,或进入基岩不小于3m,一般性勘探孔深度应穿过主要受力层。进入稳定硬土层2m、3m.控制性钻孔不应少于钻孔总数的1 3,取样和原位测试孔不宜少于钻孔总数的2、3 对于软土宜采用十字板剪切试验测定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和灵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