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原位测试12、4、1.原位测试应符合下列要求,1。原位测试方法应根据岩土工程条件,勘察阶段,建筑物的重要性,设计要求。地区经验和测试方法的适用性等因素选用 2 当根据原位测试成果、利用地区性经验估算岩土工程特性参数和对岩土工程问题作出评价时,应与室内试验和工程反算参数作对比.检验原位测试成果的可靠性 3.原位测试中使用的仪器设备应在检验和标定的合格期内 4,测试点与测试部位应具有代表性、5 当采用新的测试技术时,应与其他测试方法相配合。并应经过实践取得经验后方可使用 6,分析原位测试成果资料时。应注意仪器设备。试验条件 试验方法等对试验的影响,结合岩土条件 剔除异常数据,12.4,2。载荷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根据试验条件、试验深度等选择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螺旋板载荷试验 2,载荷试验应布置在有代表性的地点.每个场地不宜少于3个 当场地内岩土体不均匀时 应适当增加,浅层平板载荷试验宜布置在基底标高处.3,载荷试验可用于测定各类地基岩土的承载力.也可用于测定各类土和极软岩的变形模量和基准基床系数.12 4 3.静力触探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1,软土.一般黏性土、粉土,砂土和含少量碎石的土均可采用静力触探试验 静力触探可根据工程需要采用单桥探头。双桥探头或带孔隙水压力量测的单。双桥探头,2.静力触探试验可测定比贯入阻力.锥尖阻力.侧壁摩阻力和贯入时的孔隙水压力、3。根据静力触探资料,利用地区经验.可进行力学分层,估算土的塑性状态或密实度 强度。压缩性.地基承载力、单桩承载力,沉桩阻力。进行液化判别等。根据孔压消散曲线可估算土的固结系数和渗透系数.12,4,4、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1、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类型可分为轻型。重型和超重型三种.轻型动力触探宜用于浅部的填土 砂土 粉土 黏性土 重型重力触探宜用于砂土.中密以下的碎石土.极软岩,超重型动力触探宜用于密实和很密的碎石土 极软岩、软岩,2 根据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击数和地区经验 可进行力学分层 并可评定土的均匀性和物理性质。强度,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单桩承载力 查明土洞,滑动面、软硬土层界面、检测地基处理效果等,12、4.5,标准贯入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1,标准贯入试验宜用于砂土,粉土,一般黏性土以及风化岩石,2,根据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值。可对砂土。粉土,黏性土的物理状态.土的强度 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单桩承载力 砂土和粉土的液化,成桩的可能性等作出评价 有经验的地区也可用于划分岩石的风化程度,12 4、6,十字板剪切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十字板剪切试验可用于测定饱和软黏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和灵敏度。2。十字板剪切试验点的布置,对均质土竖向间距可为1m、对非均质或夹薄层粉细砂的软黏土、宜先做静力触探。结合土层变化.选择软黏土进行试验 3.根据十字板剪切试验成果,可按地区经验。确定地基承载力 单桩承载力。计算边坡稳定性.判定软黏土的固结历史,12.4。7.旁压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旁压试验可适用于黏性土 粉土.砂土。碎石土.残积土.极软岩和软岩等,2,旁压试验应在有代表性的位置和深度进行 旁压器的量测腔应在同一岩土层内,试验点的竖向间距应根据地层条件和工程要求确定,且不宜小于1m,试验孔与已有钻孔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1m.3、根据初始压力 临塑压力、极限压力和旁压模量、结合地区经验可评定地基承载力和变形参数 根据自钻式旁压试验的旁压曲线还可测求土的原位水平应力、静止侧压力系数.不排水抗剪强度等,12、4。8,波速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1。波速测试可适用于测定各类岩土体的弹性波速度.可采用单孔法.跨孔法 2、单孔法波速测试测点竖向间距宜取1m、3、核岛区每组跨孔波速测试应设置一个震源孔和至少两个接收孔,震源孔和接收孔应布置在一条直线上.测点竖向间距宜取1m、宜采用多种震源,12.4,9、钻孔弹模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1、测试仪器可根据岩体的完整程度和坚硬程度选择钻孔压力仪。钻孔膨胀仪、钻孔弹模计等,2,测试段岩性的力学性质应基本一致,不同岩层都应有代表性测点、基础底面以下30m深度之内,每隔5m应有一个测点,基础底面以下超过30m、每隔10m应有一个测点,3.根据各级加荷压力和对应的孔径变形量,应绘制压力,孔径变形量关系曲线.计算岩体的弹性模量或变形模量 12、4.10.当有特殊需要时,尚可采用其他原位测试方法,12,4。11,原位测试的仪器设备和操作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和,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的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