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热处理5,0。1,热处理件宜采用专业化生产,并应采用多班制连续生产.5 0.2.主要热处理炉的负荷率不应低于60。5,0,3 大、中型零件热处理工艺的优化宜采用计算机辅助技术 5。0.4.亚共析钢零件的淬火宜采用亚温淬火工艺.5。0,5.局部淬火或表面淬火件宜采用自回火工艺。5,0 6,铸件、锻件的热处理宜采用铸后,锻后余热正火、余热退火,余热淬火工艺.5,0 7 工件的去应力宜采用振动时效工艺 超声波时效工艺或远红外局部加热去应力退火工艺.5,0,8。零件化学热处理工艺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零件的渗氮宜采用催渗渗氮工艺或离子氮化工艺,2、零件的渗碳宜采用可控气氛渗碳工艺或真空渗碳工艺,3、渗碳层小于0。6mm的零件宜采用气体碳氮共渗工艺,4,单件.小批零件渗碳宜采用直生式气氛渗碳工艺 5,滴注式气氛渗碳宜采用催渗渗碳工艺、6,零件渗碳后淬火宜采用直接淬火工艺,5 0,9。无特殊要求且硬度小于300HBS的结构钢调质件。不宜采用预备热处理工艺。5 0、10、零件的表面热处理宜采用感应热处理或激光热处理、电子束热处理。离子束热处理、5、0,11,工具、刃具,模具的热处理宜采用真空热处理工艺。5,0。12,光洁零件的热处理应采用保护气氛,感应加热或真空热处理工艺 5、0。13,热处理加热工艺的制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亚共析钢和低合金结构钢零件宜采用,零保温.加热工艺 2。应采用热炉装料、热装料盘加热工艺。3,局部热处理件不应采用整体加热工艺 4 不宜采用装箱加热工艺,5、0 14。热处理加热设备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高。中频感应加热宜采用全固态变频加热装置.2。去应力及铝合金的热处理炉应设置气流循环装置 3,单件。小批量生产的零件应采用周期式热处理炉.4,大批量生产的零件宜采用网带式炉.辊底式炉.推杆式炉,铸链式炉等连续式热处理炉、5,盐浴加热宜采用带有保温盖的双功能电极埋入式盐浴炉 5。0,15 可控气氛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件,小批量生产宜采用氮基气氛。滴注式气氛或氨燃烧气氛 2 成批 大量生产宜采用氮基气氛,吸热式气氛或放热式气氛、5,0 16,选用保护气氛氮基气源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厂内或邻近地区设有制氧站时,宜采用由制氧站净化管线输送的氮气 未设制氧站时.宜采用分子筛或薄膜空分制取的氮气、2。有空分专业化生产的地区 宜采用空分专业厂提供的氮气,5.0,17、化学热处理件的局部防渗应采用局部涂防渗涂料工艺,5。0、18。冷却速度无特殊要求的热处理工件,不应采用炉冷工艺,5 0、19,热处理淬火介质宜采用水溶性淬火液 淬火介质的冷却宜采用空气冷却器,热处理淬火水宜采用循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