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基本规定2,0、1 能源品种的选择应在保证产品质量的条件下、结合能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等因素综合分析后确定,2、0,2 引进境外技术和设备时.应对其技术水平,经济效益和能耗水平进行综合分析和评定,不得引进落后的用能技术和设备,2,0。3 主要耗能设备和辅助设备的数量及其技术规格应与工艺需要相匹配。2,0,4、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 17167的有关规定,且下列用能设备应单独配备计量器具,1。安装容量大于或等于45kW的电阻炉 大于或等于30kW的其他电热设备,大于或等于25kW的其他用电设备。2。轻油平均耗量大于或等于60kg.h的燃油炉.3,煤平均耗量大于或等于180kg。h标准煤的燃煤炉 4,煤气平均耗量大于或等于100m3.h的用气设备.5,天然气平均耗量大于或等于40m3、h的用气设备,6,液化石油气平均耗量大于或等于15m3.h的用气设备。7。蒸汽平均耗量大于或等于200kg。h的用汽设备.8,新鲜水平均耗量大于或等于1m3,h的用水设备.2、0.5 可单独进行能源计量考核的用能单元和集中管理同类用能设备的用能单元。可按用能单元配备能源计量器具、2 0,6、机械工厂宜设置全厂的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统、2.0,7、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能、余热、当技术可行 经济合理时 应回收利用,2 0,8、工艺设备冷却水应循环使用或回收利用。2、0,9、车间的工艺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结合工艺要求。合理布置设备.优化工艺流程、并应使工艺路线短捷 顺畅.2 应合理组织车间内部物流,并应减少物料流程的交叉、迂回,倒流 3.车间内物料搬运系统应与工厂总物流系统相互协调、合理衔接,并应减少物料的转运 4 主要用电设备宜靠近车间变电所布置 2、0.10.对工作环境有特殊要求的车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根据产品性能和生产工艺合理确定生产面积与厂房高度 以及恒温。空气调节,洁净度。噪声等方面的参数和等级、2 当部分生产设备和计量。测试仪器对环境,温度有特殊要求时,应采取局部解决的措施。3。恒温,空气调节房间不宜朝西布置,4、恒温、空气调节房间宜集中布置,5 大型厂房的空气调节设计在洁净度满足要求的情况下 宜采用分层空调控制。6.对洁净度,噪声及振动有特殊要求的车间的总图位置应远离污染源。噪声源及振动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