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沉井施工12、6、1。沉井穿过不稳定冲积层并进入不透水的稳定岩层的深度宜为3m,5m、12,6、2.沉井下沉时应有足够的下沉力.由沉井自重和壁后环行空间泥浆重量组成的主动下沉力 应大于侧面阻力.正面阻力与水的浮力的总和,施工前应验算预期的下沉深度,12,6,3 沉井的允许偏斜率.有提升设备时。不得大于0.5,无提升设备时 不得大于0。8、其有效断面和壁厚应符合设计要求,12 6。4。沉井的刃脚应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下沉正面阻力小的特点.能顺利切入土层,封闭壁后流砂或泥浆,防止向井筒内涌砂冒泥,12.6。5,沉井刃脚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刃脚的锋角宜为25、30。刃脚高宜为2、5m 3。0m.施工允许偏差不应超过设计规定、15mm,2 刃脚的中心线应与刀尖平面垂直,底面应平整。误差不得大于5mm 3,刃脚钢靴的高度不应小于500mm 钢靴应设置加固件并与刃脚上部钢筋连接焊牢 4 钢靴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靴直径应为,0、5。钢靴壁厚应为,10mm。2、钢靴斜度应为,0 2、钢靴高度应为.5mm,3、钢靴外形凹凸度应为。10mm、5。刃脚或钢靴就位时,应找正放平,刃脚尖应在同一水平面上,并垂直于井筒设计中心线.刃脚中心线应与井筒设计中心线重合 允许偏差应为 10mm。6、刃脚为穿钢靴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时,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为C25。C30。7、混凝土浇筑应采用分层多点。均匀对称的方式一次浇筑完成。分层浇筑的厚度应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12。6,6、采用沉井法施工时,套井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套井与沉井之间的间隙不得小于500mm。2,套井结构应能满足防偏,纠偏操作,防止沉井过程中井壁四周土层的塌陷和储存泥浆的要求,3、套井内应设置纠偏工作台,位置宜高于地下最高静水位1m,2m。工作台宽度不应小于500mm 4.采用沉井法施工套井时.下沉后的刃脚应坐落在不透水的黏土层中,距下面砂层不宜小于3.0m.当受地质条件限制,套井不能坐落在黏土层时.套井锁口应加强.刃脚应设置基座 5,采用沉井法施工套井时、套井的壁厚不应小于600mm,采用短段掘砌施工不应小于400mm 6 套井下沉后。应注浆固井、下部应回填砂土、上部应与锁口盘联成整体,12,6.7.沉井的井壁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的强度不得低于C20.施工时应沿井筒中心垂线方向分段整体浇筑.外壁应光滑平整,每平方米不平整度不应超过10mm。井壁内外圈半径不得大于设计规定30mm,并不得小于设计规定,12.6.8.井壁钢筋的配置应采用双面对称布置。横向钢筋按最小含筋配置时,应保证每米不得小于3根钢筋。最多不得超过7根。钢筋直径不得小于12mm.每根环向钢筋的长度为圆周长的1 3.1.5 竖向钢筋的直径不得小于12mm.钢筋间距最小不得小于150mm,最大不得超过500mm.联系钢筋直径应为8mm、10mm、竖向间距应为500mm。水平间距应为500mm,1000mm。12。6.9 采用壁后泥浆沉井时、壁后环形空间的泥浆面应高于地下最高静水位1m,2m.12,6。10,壁后泥浆材料配比及主要性能参数应符合表12、6,10。1和表12 6。10,2的规定。12,6,11,沉井施工采用人工掘进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掘进顺序应为先在井筒中间向下挖0 4m,0、5m深。然后向四周均匀对称挖至沉井壁,若沉井不下沉,应按上述顺序再向下挖0、4m、0 5m深 若沉井仍不下沉时。可适当挖除刃脚斜面下部的土层。2,工作面应挖成锅底形,土层较软时.锅底的周边不得低于刃脚斜面2、3。锅底最深不得超过刃脚尖,土层较硬时 锅底周边不得低于刃脚斜面1,2,锅底最深不得超过刃脚尖下1,5m,3,采用壁后泥浆减阻沉井 土层较松软时。锅底的周边不得低于刃脚斜面,锅底最大深度不得超过刃脚尖。4。当土层软硬不均匀时。应先挖硬的一侧,5,当沉井产生偏斜时.高的一侧应多挖.12.6 12,沉井下沉的防偏、纠偏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在套井内应沿沉井四周八个方向安设导向装置,掘进时应根据表土性质的不同和工作面的高低状况。采用不同的掘进深度与顺序、2.沉井井壁内侧应设置测点,及时检测沉井偏斜、当井壁内预埋有测压,测偏等元件时,应定期观测并记录、3、沉井的周围应设置永久水准点,距井中心不得小于50m、4 纠偏工作应在沉井过程中进行.不得在静止时盲目加力纠偏。12、6 13,沉井的固井。壁后充填、封底及排水应符合下列规定,1.沉井井筒下沉到设计深度后.当采用淹水沉井时、应先用混凝土封底、壁后注浆固井、经试排水确认已隔断井筒内外的水力联系后.方可排干井内淹水.当沉井较浅,且刃脚坐落在基岩之上较厚的黏土层中3m.5m、经试排水,沉井内外水位无异常变化时、可不封底 2.封底前应将沉井基底清理干净。并应铺垫100mm,200mm厚的碎石.封底混凝土垫层厚度应为1。5m。3。0m,垫层顶面不宜超过刃脚根部标高,3.套井与沉井井筒上口的连接应在沉井井筒下沉至设计深度,并应确定新的中心线后进行,连接前应将套井与沉井环形空间的泥浆或杂物清理干净,4 壁后的注浆应采用下行分段,分段内由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水泥浆的水灰比不应大于0 8、注浆结束后应进行检查验收.5 套井与沉井之间应浇筑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