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场地、地基和基础4.1。场、地4.1.1。选择构筑物场地时、对构筑物抗震有利 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应按表4、1。1划分,表4,1.1.有利 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的划分4。1,2,构筑物场地的类别划分应以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为准 4 1,3,土层剪切波速的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场地初步勘察阶段,对大面积的同一地质单元 测试土层剪切波速的钻孔数量应为控制性勘探孔数量的1、5。1、3、山间河谷地区可适量减少。但不宜少于3个。2、在场地详细勘察阶段,对单个构筑物、测试土层剪切波速的钻孔数量不宜少于2个。数据变化较大时,可适量增加.对区域中处于同一地质单元内的密集构筑物群、测试土层剪切波速的钻孔数量可适量减少。但每个大型构筑物的钻孔数量均不得少于2个.3、对丁类构筑物及丙类构筑物中高度不超过24m的构筑物.当无实测剪切波速时,可根据岩土名称和性状按表4 1,3划分土的类型,各土层的剪切波速可利用当地经验在表4 1 3的剪切波速范围内估算.表4。1、3.土的类型划分和剪切波速范围4。1.4。构筑物场地覆盖层厚度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按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500m,s,且其下卧各层岩土的剪切波速均不小于500m.s的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 2 当地面5m以下存在剪切波速大于其上部各土层剪切波速2.5倍的土层。且该层及其下卧各层岩土的剪切波速均不小于400m s时 可按地面至该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3。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孤石。透镜体、应视同周围土层,4、土层中的火山岩硬夹层应视为刚体,其厚度应从覆盖土层中扣除。4、1,5,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 υse,土层等效剪切波速。m,s.d0.计算深度,m、取覆盖层厚度和20m两者的较小值,t。剪切波在地面至计算深度之间的传播时间 d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的厚度.m.υs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的剪切波速、m,s 丙类,丁类构筑物当无实测波速值时可按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确定,n。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分层数.4,1。6.构筑物的场地类别应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按表4。1 6划分、其中,类应分为.0.1两个亚类,当有准确的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数据 且其值处于表4.1、6所列场地类别的分界线附近时.可按插值方法确定地震作用计算所用的特征周期、表4,1.6。构筑物的场地类别划分4,1,7、场地内存在发震断裂时。应对断裂的工程影响进行评价。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可不计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构筑物的影响、1,抗震设防烈度小于8度.2.非全新世活动断裂 3。8度和9度时。隐伏断裂的土层覆盖厚度分别大于60m和90m。2 对不符合本条第1款规定的情况 应避开主断裂带 其避让距离不宜小于表4。1、7的规定、在避让距离的范围内确有需要建造分散的,高度不超过10m的丙类 丁类构筑物时.应按提高一度采取抗震措施 其基础应采用筏基等形式。且不应跨越断层线 表4 1,7,发震断裂的最小避让距离,m。4 1、8、当需要在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石和强风化岩石的陡坡,河岸和边坡边缘等不利地段建造丙类及丙类以上构筑物时。除应保证其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外.尚应计算不利地段对设计地震动参数产生的放大作用 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乘以增大系数,增大系数的值应根据不利地段的具体情况确定,并应在1 1,1,6范围内采用、4,1.9.场地岩土工程勘察应根据实际需要划分的对构筑物抗震有利 一般。不利和危险的地段,提供构筑物的场地类别和滑坡,崩塌、液化和震陷等岩土地震稳定性评价,对需要采用时程分析法补充计算的构筑物 尚应根据设计要求提供土层剖面、场地覆盖层厚度和有关的动力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