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2012条文说明修订说明,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2012、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2年5月28日以第1392号公告批准发布。本规范是在。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GB,50191 93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上一版的主编单位是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 参加单位是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冶金部鞍山黑色冶金矿山设计研究院 能源部西北电力设计院。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 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武汉煤炭设计院、东北内蒙古煤炭工业联合公司沈阳煤矿设计院 同济大学.中国石化总公司洛阳石化工程公司,冶金部鞍山焦化耐火材料设计研究院,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兰州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 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选煤设计研究院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工程技术研究所 中国石化总公司北京设计院.冶金部重庆钢铁设计研究院,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太原工业大学 贵州工学院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能源部华东电力设计院、冶金部勘察研究总院。冶金部勘察科学技术研究所。机械电子部西安勘察研究院、天津市勘察院,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西安勘察院 湖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院,江苏省地震局、冶金部长沙黑色冶金矿山设计研究院,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抚顺石油学院.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管道设计院。主要起草人员是侯忠良。周根寿。江近仁,吴良玖,耿树江。郭玉学。王余庆,王兆飞,马英儒,刘曾武。周善文。王绍华。刘鸿运,肖临善、潘士勂,文良谟、刘文虎。吴永新,金熹卿 刘大晖,李连槐,张慧娥,曲昭加.胡正顶.徐振贤.张克绪、邬瑞锋,曲乃泗.石兆吉,杨立。张良铎,那向谦,项忠权、许明哲。刘惠珊、张耀明 张维全。刘季.姜涛、刘增海、翁鹿年 金华。张旷成、李世温,乔天民.狄原沆,陈幼田.乔宏洲,杨运安,李斌魁 韦明辉 苇树莲 宋龙伯.王贻逊,袁文伯,丁新潮 陈跃.季喆、牛启贞.孙维礼.本次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的修订,除尾矿坝.挡土结构外,统一按多遇地震进行地震作用计算,不再划分A、B设计水准、改进了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增加了钢框排架结构。取消了钢筋混凝土锅炉构架,增补了锅炉钢结构,增加了钢结构筒仓.对群仓结构作了较大的补充、增加了钢结构井塔、井架,通廊,管道支架等的抗震设计规定、增加了索道支架.挡土结构抗震设计.形成征求意见稿后 经过专家审阅及网上征询意见,共征集意见499条。对所征集的意见进行分析 整理.修改了相关条文,并对11种不同类型的构筑物进行了试设计工作,试设计结果基本合理,本次修订过程中、发生了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和青海玉树地震,各编制单位分别对各类构筑物的地震破坏进行了调查,并对部分条款进行了修改 对于某些已列入现行国家标准且包含有抗震设计内容的构筑物。本规范不再纳入.如烟囱抗震设计已列入现行国家标准,烟囱设计规范。GB.50051。水塔抗震设计已列入现行国家标准、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与 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93,以下简称原规范,相比。本次修订的条文数量有下列变动,原规范共有23章7个附录,共562条 其中。正文547条。附录15条。本次修订后共有25章13个附录,共810条.其中、正文745条,附录65条 强制性条文48条 款,2007年12月。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主持召开了、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修订送审稿审查会、会议认为.修订后的.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吸取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地震震害经验.增加了新材料 特别是钢结构构筑物的抗震设计内容。借鉴了国内外抗震设计的理念。吸纳融合了最新科研成果和工程设计经验、结合我国国情 有所创新和提高 做到了结构抗震安全性适当提高.并兼顾经济性,实用性和技术先进的目标。本次修订。附录A依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及其第1。2号修改单进行了设计地震分组.如有修订.以新区划图为准 为了在使用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编制组编写了,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规范规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