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热 风.炉22。3.1,近年来,大型高炉热风炉的燃烧室多采用钢支架或钢筒支承,其中支架结构是整个热风炉的抗震薄弱部位,因此、高烈度区推荐采用钢筒到底的燃烧室支承结构形式 22.3,2、本条在原规范的基础上增加了6度时应满足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要求的规定.22,3 3,外燃式热风炉的顶部连通管设有膨胀器时.称为柔性连通管,不设膨胀器时.称为刚性连通管.内燃式热风炉的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是一个较典型的悬臂梁体系.式.22。3.3 就是由匀质悬臂弯曲梁的基本频率公式转换来的。1 动力分析时、合理确定炉体的刚度是十分重要的。热风炉炉体一般主要由钢壳。内衬及蓄热格子砖组成,内衬与钢壳之间的空隙用松软隔热材料填充,其中格子砖及直筒部分的内衬都是直接支撑于炉底的自承重砌体.与高炉炉体不一样,这里主要考虑了下列因素,炉体刚度取用了钢壳刚度与内衬刚度之和.1 地震时炉体变形比较大,这时钢壳与内衬将明显地共同工作 2,正常生产时内衬能保持基本完整.地震时内衬一般也没有大的破坏,能承担一部分地震作用、3,取钢壳与内衬刚度之和.按式.22,3.3.计算的基本周期与实测值比较接近,2。对于刚性连通管的外燃式热风炉 虽然结构情况比内燃式热风炉复杂得多 但通过一系列的计算比较,结果都表明整个热风炉是以蓄热室的振动为主导的,燃烧室基本上是附着于蓄热室的.并且蓄热室远比燃烧室粗大,顶部连通管短而粗,刚度很大。能够迫使两室整体振动 因此,这里建议可近似地取其蓄热室的全部重力荷载代表值来计算其整体的基本周期 3.耐火砖内衬砌体的弹性模量是参考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给定的方法 按200号耐火砖推算的,22、3,4、22,3、5,炉底剪力修正系数是按悬臂梁体系考虑前7个振型的影响与只考虑基本振型时二者计算结果对比后得到的,经过修正后的简化计算方法给出更符合实际的结果.底部总水平地震剪力公式改为按多遇地震计算 取消了地震效应折减系数,22,3,8 22,3。9 柔性连通管外燃式热风炉的重要特点是连通管上设置了膨胀器 此处接近于铰接,使两室呈现明显不同的振动特性.特别是垂直于连通管的方向。当燃烧室为钢筒支撑时,可近似将两室分开来考虑.分别参照内燃式热风炉的方法简化计算,这个方法.对于垂直于连通管方向基本符合实际情况,对于平行连通管方向,两室相互影响较大.略去这一影响后.燃烧室的计算结果偏于安全,当燃烧室为支架支撑时,建议按空间构架进行分析,其原因主要是。1.支架是整个热风炉的抗震薄弱部位,对其应有较详细、准确的抗震分析,2、支架刚度一般比炉体刚度小得多,燃烧室必然较大地依赖于蓄热室。只有整体分析才能较好地反映其共同工作情况,3。目前还没有一个较恰当的简化计算方法,在日本、柔性连通管外燃式热风炉都是按空间杆系模型进行分析,热风炉比高炉构造要简单,根据计算分析结果、按空间杆系模型分析时 取10个以上振型即可,22、3、10,曾对21座生产中的大 中、小型高炉的热风炉做过调查、其中70、炉底连接破坏。炉底严重变形。边缘翘起100mm,300mm 呈锅底状、这种情况将严重影响炉体的稳定性 不仅对抗震十分不利.就是在正常使用时也应做及时处理。条文中提出的办法是目前国内外已经采用并行之有效的,只要炉底基本不变形,炉底连接螺栓或锚板一般也不会损坏 但在地震区 炉底连接对加强炉体稳定性是有作用的.比常规做法适当加强一些是合理的.22,3。11、与热风炉相连的管道一般都比较粗大 其连接处往往是抗震薄弱环节,因此应适当加强 本条规定在9度时 热风支管上要设置膨胀器 使其成为柔性连接、这不仅对抗震有力。对适应温度变形和不均匀沉降都有好处,22,3.12、刚性连通管外燃式热风炉对不均匀沉降是比较敏感的、为避免由于地震引起的不均匀沉降造成炉体或连通管等主要部位破坏 至少应保证每座热风炉的两室坐于同一基础之上,能使一座高炉对应的几座热风炉都置于同一基础上则更好,22、3.13.22、3.14。支承燃烧室的支架是十分重要的受力结构,除应满足强度要求外.还要按本条规定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