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索道支架24 2,计算要点24,2,4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索道支架与一般构筑物不同。其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取值也有所不同、因此给出明确规定,其中雪荷载取值与本规范第5,1、4条相同.但为了不遗漏该项目,仍列入其中 24,2.5 在以往的工程设计中。支架的抗震设计一般简单地将索系质量集中于支架顶部进行分析.未计入索系振动对支架的影响,对支架纵向 横向的分析均采用同一力学模型.此次规范修编 为更准确分析支架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计入了索系振动对支架的影响、分别采用不同的力学模型沿支架纵向。横向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沿支架纵向,横向、索系振动对支架的影响程度有差异。因此应分别沿纵向和横向按不同力学模型计算支架的水平地震作用,24 2、6,单线索道索系与支架之间的摩擦系数较小.约0 025,近似无摩擦滑动.同时研究表明、索系自振周期较长,一般远大于支架自振周期。因此、计算单线索道支架的纵向水平地震作用时可不计入索系振动对支架的影响。双线索道,货车,或客车。地震作用的传递与单线索道情况类似.亦可不计入其对支架的影响.而承载索与支架之间的摩擦系数较大,承载索自身的重量不能忽略,为简化计算过程,沿用了传统的分析方法。24、2。7,研究表明,在某些情况下,索系振动对支架有减震作用,为保证支架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规定索系有减震作用时的地震作用不应小于单独计算支架地震作用的80 单独计算支架地震作用时,不计入索系的质量。24。2、8、简化模型中、支架质量已集中于支架顶端、因而不再另计支架的分布质量,计入索系影响的支架横向振动力学模型为双自由度体系 可按本规范第5章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作用.本条规定给出了一种计算结构第一 第二振型的圆频率和质点水平相对位移的方法、24、2,10、本条规定对高烈度区支架的地震作用效应进行增大、以保证支架具有足够的抗扭转能力、24,2、11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在本规范第5、4,1条规定的基本组合的基础上增加索系作用效应项。并给出索系作用的分项系数和组合值系数的取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