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计算要点10,2 2。井架的提升平面系指提升容器的钢丝绳通过井架上部的天轮,导向轮 引向地面提升机所形成的与地面垂直的平面,它是井架主要的受力平面,结构的布置一般都以此平面为主 一个井筒布置两台提升设备时 一般也大都是将两台提升机布置在同侧或井筒相对的两侧,基本在同一提升平面内,所以该平面方向.纵向 和与其垂直的另一平面方向,横向 成为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的两个主要方向 四柱式钢筋混凝土井架.其纵向在7度,8度水平地震影响时及六柱式钢筋混凝土结构井架、其纵向在7度水平地震影响时 内力组合值一般均小于断绳时的内力组合值。故可不进行抗震验算.钢井架抗震性能较好.7度时基本无震害,因此可不进行抗震验算、10,2,4、无论钢筋混凝土井架还是钢井架 都是由若干空间杆件组成的结构体系,所以井架的计算模型采用多质点空间杆系模型最符合结构的实际情况.当然这需要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四柱式钢筋混凝土井架纵向对称。横向接近对称,井架的刚度沿高度的分布比较均匀,水平力作用下的空间作用小,纵.横两个方向的地震作用都可简化成平面结构进行计算.并且可只取平面结构的第一振型,所以可采用底部剪力法,斜撑式钢井架采用时程分析法计算的结果基本上与唐山地震中的实际震害一致。因此、高烈度区设计钢井架时,除了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作用外、宜再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 考虑目前设计单位进行时程分析计算的手段还不太普及.所以本规范规定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的范围为9度区且高度大于60m的钢井架.10,2,5,原规范规定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时、钢筋混凝土井架应取不少于3个振型 钢井架应取不少于5个振型、考虑空间杆系模型中每个节点都有三个位移自由度.原规范规定的振型数有些偏少。故这次修编将其改为钢筋混凝土井架应取不少于9个振型,钢井架应取不少于15个振型。10、2。6 原规范中还有六柱式钢筋混凝土井架和单斜撑式钢井架的基本自振周期经验公式,考虑本规范对这类井架都要求采用空间杆系模型、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计算时会求出基本自振周期、所以这里未再列出这些经验公式.原规范编制说明指出。四柱式钢筋混凝土井架的基本自振周期公式考虑了震时周期加长系数1,3、10,2.7,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提升容器,箕斗。罐笼.拉紧重锤.单提升容器的平衡锤.钢丝绳罐道及防坠钢丝绳的拉紧重锤等 是悬挂于钢丝绳上的.在地震作用下产生的惯性运动与井架结构的运动是不一致的。即使地震时箕斗恰巧在卸载曲轨处或罐笼恰巧在四角罐道处.由于箕斗与曲轨之间.罐笼与罐道之间都有一定间隙,在地震作用下,箕斗和罐笼的运动较井架的运动滞后。两者不同步.所以在计算地震作用时,可不考虑提升容器及物料、拉紧重锤及有关钢丝绳的重力荷载、10 2,10、本条为强制性条文。提升工作荷载标准值的计算要考虑提升容器自重。物料重,提升钢丝绳自重.尾绳自重.提升加速度。运行阻力等,计算方法按井架设计的规定执行.它不属于抗震设计的内容,所以这里未将计算公式列出、提升工作荷载的变异性大于一般永久荷载。所以其分项系数取1、3,10 2.11.本条规定了钢筋混凝土井架的框架梁 柱在结构分析后、对组合内力的调整、基本上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一致。但根据井架的特点作了一些修改,1。为避免底层框架柱下端过早出现塑性屈服.影响整个结构的变形能力.而将底层柱下端弯矩设计值乘以增大系数 本款与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一致。2,依照、强柱弱梁.的抗震设计思想。将中间各层框架的梁柱节点处上、下柱端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乘以增大系数 本款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一致 但考虑井架的框架基本上都是单跨,支承天轮梁的框架梁截面往往很大、所以这里作了一些修正。3.依照,强剪弱弯,的抗震设计思想,将框架梁 柱端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乘以剪力增大系数、本款基本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一致,4。因为井架几乎都是角柱 空间杆系分析中又已经考虑了结构的扭转影响,故取消了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中对角柱的内力调整。10.2,13.本规范第6,2。13条实际上是对梁。柱截面满足抗剪能力的最低要求。它限制了梁。柱截面不能太小、10,2.14,钢井架在地震作用下变形较大.应计算其重力附加弯矩和初始弯矩。当重力附加弯矩大于初始弯矩的10 时,应计入重力二阶效应的影响,10.2。15。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在本规范第5,4 2条规定的基础上,对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取值作了调整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