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检查11,4 4。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检查.是在每批材料进场时已进行过检查及批准的基础上.再抽查其质量稳定性。变异性,在附录E表E,0,1中规定了检查的内容和频度,检查内容选择了材料最主要的指标或变化较大的指标.频度考虑了施工单位的承受能力及目前的实际情况作了规定、主要规定了沥青试验的频度,但对监理或质检站的抽查未作具体规定、11,4、5.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包括工程质量及外形尺寸两部分,检查应该随时进行 才能保证交工后抽样检查都能合格,因此没有必要对其检查频度作规定,日本沥青路面要纲规定,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频度与质量界限由承包商自己决策.以保证能达到设计规定的指标 规范仅作为参考举例如下表 表21,并不作硬性规定。考虑到目前有些地方试验力量不足,监理或质检站还缺乏自己的试验力量.在交工验收时必须使用施工过程中的试验数据.因此本规范附录E表E,0,2、表E,0,3,表E、0,4对施工过程中的检查规定了最低频度的要求,施工单位应该根据需要规定工程质量检查的项目和频度。有些项目.例如用3直尺检查平整度。用核子仪测定压实度、用尺子量取厚度及宽度,高程,横坡等外形尺寸的检查等、应该随时不间断的进行、关于矿料级配的规定 参照美国标准ASTM D 3515及美国沥青协会规范MS 22等规定,施工时矿料级配的允许范围如本说明7。3,2所述 沥青用量的允许差为,0、5、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查一般是单点评定的.检查时每个试验值都应达到交工验收时的标准,使交工时能经得起检查,不致造成交工检查不合格 故本规范附录E表E、0、2,表E,0.3的质量标准与表E、0。4.E 0 5的相同.但实际上可能有个别点达不到要求。这种点的出现也许并不影响交工验收、此时必须判断是否需要返工 这一点关系极大、一般应先重测,增加检测频度,如某个压实度测点达不到要求,可在其附近再钻几个孔测定,如仍不合格。则确定为不合格。具体是否返工、可视情况由主管部门决定.11 4,9、对压实度的评定至关重要,除了压实本身的原因外、标准密度也是重要因素,原规范对此并无规定,现在一般均以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时的密度作为标准密度,从工程开始一直用到结束。这显然是不合理的,由于每天施工时实际的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都在变化、马歇尔试验密度也在变化.如果采用配合比设计时的标准密度就不合适了,因此。近年来有些工程已改变了做法 如京津塘高速公路天津段用拌和厂一星期上下午14次马歇尔试验密度的平均值,济青高速公路采用该批混合料的平均实验密度 而国外承包商则用当天的马歇尔试验密度作为标准密度.在美国。规范规定了三个标准密度,第一个是试验室密度 即拌和厂每天取样制取四个以上的试件 用配合比设计相同的击实次数,测定马歇尔密度作为标准密度。第二个是每天实测的混合料最大相对密度,第三个是试验段钻孔密度.日本沥青混合料拌和厂规范规定以连续1.2d拌和厂试验的马歇尔试验密度为标准密度。为此本规范附录F明确规定了由拌和厂每日提供的马歇尔试验密度作为标准密度.对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及沥青碎石、可采用试验段钻孔密度作标准密度比较合理 表处.贯入式路面结构的质量指标中不列入压实度的原因是 此类结构的成型除了施工过程的碾压外,相当程度上还有赖于通车后的行车碾压,泛油及早期养护,逐渐成型 故施工时压实度不可能太高.而且缺乏合理试验的方法.因此对施工压实度指标代之以外观检查。11、4.11。随着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施工中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规范规定了进行动态管理的方法、附录G作了具体说明、包括绘制管理图.直方图,建立变异系数标准等,这在国外的施工工地随处可见.在我国也不难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