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煤粉制备及喷吹12 0、1。提高喷煤比是高炉炼铁的技术发展方向 高炉喷煤是改变高炉用能结构的关键技术 是一项有效的节能措施。高炉以煤代焦,可以缓解焦煤的资源紧张状况 降低生铁成本,国内外都在发展这项技术,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喷煤技术。随着喷煤技术的发展。一些企业相应增加富氧量 取得了良好效果,R厂富氧2.左右。每吨生铁的喷煤量已达到200kg、t以上、O厂,N厂等企业喷煤量也达到160kg,t铁以上.从节能考虑。将此条列为强制性条款,12。0.3,高炉喷煤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提高喷煤量必须提高原燃料的质量、热风温度,富氧率.炉顶压力、以及相应降低鼓风湿度,一般来说。无烟煤固定碳高 喷煤后置换比高,烟煤挥发分高。燃烧性能好、喷吹混合煤既可提高置换比。又能提高煤粉的燃烧性能,R厂采用了脱湿鼓风。脱湿鼓风对提高喷煤的效果是显著的,高炉喷煤量应根据原料 燃料质量和富氧条件来确定,喷煤设施能力的确定应根据高炉的喷煤量合理确定,R厂2000年至2004年实际生产中、在富氧率2,3,时。每吨生铁的平均喷煤量达到200kg。260kg,R厂2号高炉受喷煤设备能力的限制喷煤量较低、平均富氧率接近2,平均喷煤量达到170kg,t,图17统计2004年至2012年期间国内大部分高炉的风温,喷煤比、富氧率生产指标的发展变化.根据该统计结果,确定了本标准条文中表12。0,3中的数据 近年来随着高炉生产的产能加大。高炉生产用的原 燃料理化指标有所劣化、降低了高炉消化煤粉能力.图17、随年代富氧率 煤比 风温变化曲线 在冶炼条件超出本规范第12,0.3条的规定范围时,可通过计算风口前的理论燃烧温度值来确定、风口前的理论燃烧温度宜为2200 50.12、0。4 由于增加吨铁喷煤量是一项系统工程,而增加喷煤设备的能力比较容易,实际上除了各方面条件好的高炉一段时间内能够达到每吨生铁的最高喷煤量220kg t外 绝大多数高炉还存在差距,因此作了富裕率的限制 12 0、5。本规范采用粉煤喷吹。过去对细磨煤粉的粒度沿用发电厂的要求、小于200网目、74μm.大于80.本规范做了调整 欧洲一些国家要求煤粉粒度大于90μm.R90。的宜为20,25,为此对煤粉粒度的要求做了适当放宽。C厂.R厂等厂的煤粉粒度见表29,表30,表29.C厂的煤粉粒度表30,R厂煤粉粒度 电力行业煤粉制备设备参数中对煤粉细度的表示方法是.煤粉经专用筛子筛分后,余留在筛子上面的煤粉量占筛分前煤粉总量的百分比。以Rx表示。综合上述,煤粉细度R90,20.25、煤粉水分不大于1.5 12,0 6、制粉 喷吹合并的集中喷吹系统 不仅节省基建投资 节约能耗.也可简化操作和维修、目前国内外很多企业采用这种流程,因此。本条规定制粉间布置尽量靠近高炉 实现一次直接喷吹流程 12,0,7、煤粉仓主要是考虑制粉设备出现故障时起缓冲作用,在制粉设备出现故障时.煤粉仓容量应能满足高炉4h 6h喷煤量的需要,12,0,8,喷吹罐为高压容器.其容量在满足倒换罐的条件下.应尽量小一些,目前已经提高了喷煤系统的自动化水平.煤粉在喷吹罐内的流化状态改善,喷吹时间倾向于按25min设计,R厂1号高炉喷吹罐的容量只考虑了满足喷吹17、3min的要求,12,0、9,为保证高炉圆周方向的气流分布均匀性,应控制风口间喷吹煤粉量的偏差,借鉴现有高炉的操作经验。提出了主管流量偏差和支管分配偏差的要求,12,0。10.制粉系统利用热风炉烟气,不仅可以利用烟气的余热达到节能的目的,而且可以利用烟气中的低氧特性保证制粉系统的安全.制粉烟气自循环氧含量也较低。管路更短,可酌情利用.12 0,11,烟煤,混合煤制粉过程中的火灾危险性和粉尘爆炸危险性更高 应严格控制循环气体中的氧含量不超过11.以保证系统安全,由于涉及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故本条作为强制性条款,12,0,14。国内部分生产企业高炉煤粉喷吹的输粉浓度调查数据见表31,表31,部分生产企业高炉煤粉喷吹浓度调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