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排水工程8 1、一般规定8,1.1。高填方地基排水工程应包括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地表排水包括场内排水和场外排水.地下排水包括原场地地基排水和填筑地基内排水,8,1,2,排水工程应充分利用场地地形和天然排水系统.结合高填方地基范围进行总平面规划设计。形成场内排水与场外排水完整的排水系统、8。1、3 排水工程设计应根据场地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类型和补给来源,地下水的活动规律 工程排水范围、汇水面积和流量等资料确定。8。1、4,排水工程应与坡面防护工程综合考虑。并应符合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要求、防止坡面岩土遭受冲刷和失稳 8.1。5,排水工程水力设计应对排水系统主.支排水沟控制段的汇水面积分段计算 并应根据设计降雨强度和校核标准分别计算主、支沟排水段汇流量和输水量。确定排水沟断面或校核已有排水沟的过水能力 8.1,6、汇水面积计算可采用积仪法。方格法、称重法,梯形计算法或经验公式法.8。1。7 排水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包括排除地表水,地下水和减少地表水下渗等措施,并应相互结合形成完整的排水体系、2,排水工程结构应安全可靠。便于施工 检查及维修 8。1,8,地面临时排水设施。应满足地表水。含临时暴雨,地下水和施工用水等的排放要求,并宜与地面工程的永久性排水措施相结合、8。1。9.纵向排水沟间距宜为100m、300m,其纵向坡降不应小于0,2 排水沟宜预留0、2m超高值。在转弯半径较小的坡段。凹向侧超高宜大于0、2m,8。1、10 地下排水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类型.地下水补给。活动及排泄规律等因素,2。防止排水设施堵塞,水位壅高溢流,渗漏 淤积 冲刷和冻结等影响.3。根据地形 含水层与隔水层结构及地下水特征.选用管 涵、隧洞、钻孔。盲沟等排水方案,8、1,11。施工中宜对地下水变化情况进行观测并及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