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图根控制测量6,2,1.图根点布设位置和密度、应能满足规定比例尺测图的要求,图根点可在各等级控制点下加密布设 测区面积较小时,图根点也可作为首级控制.6、2。2,图根点和图根支点的精度应符合表6,2、2的规定.6。2、3。每平方千米的图根点布设密度、含高级点 应符合表6 2.3的规定,6。2 4,图根点点位应选在视野开阔。土质坚实,测图方便的位置、采用RTK测设图根点时.图根点应远离各种电磁辐射干扰源.高压线、点周围高度角15.以上不宜有遮挡物 图根点标志可采用木桩。钢钉等简易材料。当图根点作为首级控制时。应全部埋设标石。6.2 5,图根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可采用下列方法测量,1.采用图根导线和图根水准、或图根三角高程、分别测量坐标和高程,2,采用三维图根导线同步测量坐标和高程.3、采用RTK同步测量坐标和高程 4,在等级控制点或一级附合图根导线点上.采用极坐标法或交会法同步测量坐标和高程 图根导线测量6,2,6,图根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2、6的规定.6.2 7 图根导线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 图根导线应布设成附合导线。附合次数不应多于两次,2 当附合导线长度超过规定时。应布成导线结点网.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间长度不应大于本规范表6,2,6中附合导线长度的0.7倍、6.2,8 因条件限制图根导线无法附合或闭合时。可布设支导线,支导线的边数不应大于四条.总长度不应大于本规范表6.2.6中附合导线长度的0。4倍 平均边长可放宽20。6 2、9,支导线角度和边长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2 9的规定、图根水准测量6,2、10 图根点的高程宜采用图根水准测量方法测定,图根水准起算点的精度等级不应低于五等,水准路线应布设成附合路线或闭合环、图根水准测量路线的长度应符合表6.2.10的规定。当附合路线长度超过表6,2。10的规定时,应布设成图根水准结点网,当受条件限制不能附合或闭合时 可布设水准支线 并进行往返观测,6。2 11 图根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2,11的规定。6 2 12。图根水准网宜进行统一平差计算.单一附合和闭合路线可采用简易方法平差计算、高程取至厘米、全站仪图根三角高程测量6。2、13、采用全站仪图根三角高程导线测量图根点的高程时 应符合下列规定、1.高程起算点精度不应低于五等高程.按附合路线布设时、导线边数不应大于12条.边数超过规定时、应布设成结点网,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间边数不应大于8条,2、全站仪图根三角高程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2。13的规定,3.当边长大于400m时、单向观测高差应进行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引起的高差改正 4。全站仪图根三角高程路线 可与图根水准路线联合组网平差计算.5。图根三角高程导线网宜进行统一平差计算,单一附合和闭合路线可采用简易方法进行近似平差,高程取至厘米.三维图根导线测量6,2、14 采用三维图根导线同步测设图根点的坐标和高程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导线的水平角、边长的测量方法和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6。2.6条的规定.2。导线垂直角的测量方法和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6,2、13条的规定,3。宜采用三维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平差和计算,CORS图根控制测量6,2 15。采用CORS系统进行图根控制测量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按运营商的规定进行观测、2.每一点应观测2测回、测回较差应符合本规范表6、2 21中单基站测量的要求.RTK图根控制测量6,2,16.RTK测量可用于一般地区地形图的图根控制测量.6。2,17,RTK图根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 2.17的规定 6。2、18.基准站和流动站应选用GNSS双频机.标称精度应优于10mm.5mm、km。6,2,19,天线高两次量测较差不应大于5mm 6,2,20,采用点校正法求解GNSS坐标,高程系统与地方坐标。高程系统转换参数时。其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2,20的规定,6,2,21,RTK图根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高度角15,以上的有效卫星不应少于5颗,PDOP值不应大于6、2,采样间隔取1s、每测回观测历元不应少于20 3,RTK图根控制测量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应符合表6.2、21的规定,4.取各测回的平均值作为图根点的最终成果、6,2,22。对RTK测量的图根点.应随机抽样10、进行外业实测检查,当采用同等级的常规测量方法检查角度、边长,坐标,高程或导线联测检查时,检查限差应符合表6,2,22的要求、6,2 23,RTK图根点测量应记录手簿 极坐标法图根控制测量6,2、24,采用极坐标法测设图根点的坐标和高程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在等级控制点或一次附合的图根点上测设,2,一个测量项目中。用极坐标法测设的图根点数不应大于图根点总点数的30.3,每个点应变动棱镜高度测量两次.4.极坐标法图根控制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2.24规定、